我的朋友张烨,年前一直想辞职,可是因为太忙,一直没能提交辞职书。
今年过年又休息了一个多月,前几天,公司通知他复工了。
我打电话问他,"你不是想辞职吗?还去复工干吗?"
因为他年前已经想好该干什么了。
他在电话里说:"不了,我年前的计划已经没法执行了,我还是回来老老实实工作吧,我们公司还有一半人没能回来呢,他们这个月只能领一半薪。相对于他们,我已经很好了。"
年前,他打算开个工作室,正在找房子,可是,快过年了,合心意的房子实在难找,就打算年后再找,那时候房子多,房租还能便宜一些。
可是,疫情一来,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很庆幸,年前没租房子。他的一个朋友,也和他一样想创业,年前已经租了房子,打算大干一场,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现在已经打算把房子转租出去,回点本。而朋友自己,也打算去找个工作,今年不打算再提"创业"两个字。
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想着创业,想着一夜爆富,觉得自己如果创起业,一年买车买房是标配。
01 创业不一定都会成功,远离舒适区是第一要务
可是,创业,真的是都会成功吗?
冰山只有六分之一是露在外面的,其他六分之五都是藏在海里,你轻易看不到它的存在。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创业成功的故事,要不就是万分之一的成功率,要不就是别人想让你加盟之类的文案。
马云开始创了三次业,都没成功,第四次创了阿里巴巴,才成功!
我们都只看到了成功者现在的风光,看不到他背后的失败和努力。
我们在看到成功者风光之前,请先注意一下他背后的努力。
成功者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折腾,远离自己的舒适区。
创业成功的人,总是不甘心平凡和平庸,不甘心拿一份死工资。当然,也有找不到想要的工作而创业的。
但是,他们第一要素,就是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
什么是舒适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而成功者,首先离开的就是自己的舒适区。
阿里巴巴出来创业的人很多,很多不乏高管之才,年薪百万起步的,换了其他人,觉得这已经可以了,几年就能买一套房,换车也可以一年一换,为啥还要折腾?
可是他们已经不满足这些了,他们追求的是人生价值,而不再是普通的五险一金。
这也是创业者和普通人的区别。
他们逃离了自己的舒适区,把自己赶到一个需要不停地改变,才能存在的境地。
02 舒适区是温水煮青蛙,普通人也需要适度离开
19世纪末,美国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温水煮青蛙实验"。他们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高温而立即从开水中跳出来,成功逃生。
当他们把青蛙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慢慢加热,青蛙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不觉得危险临近。
当高温已经无法忍受时,青蛙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被煮死在热水中。
如果我们一直在舒适区,我们就是"温水里的青蛙",体会不到危机何时降临。
那些成功者不想成为那只温水里的青蛙。
而我们普通人,也需要适度离开一下舒适区,使我们能更有活力,迎接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要不然,我们也会成为那只温水里的青蛙!
03 我们该怎么做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1、每月学一项新技能
我们可以不用换工作,但是,可是学一项新技能,不停地学习新的东西,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的灵活,不被桎梏。
有人问,那我学一样东西从入门学到精通行不行?不要一个月学一个新的,那当然可以。
因为学一项新技能从入门到精通,可能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你能专心致志学,当然非常棒。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在钻一门技能的时候,有些会审美疲劳,就是一直这么学,有些疲态,那么学一门新的,自然就会重新拣起学习的乐趣。
每个月学点新东西,会让我们更充实、更具有一技之长。
2、精进自己的主业
对于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要精进精进再精进,做到本公司的NO.1。
一时做不到,也要做到在公司里名列前茅的那部分。
为什么?
因为这是我们的饭碗啊,你做不到前列,那么分分钟就被人取代了。我们做到人有我精,那么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很多人都会在简历上写上精通OFFICE软件,那么如果我们把OFFICE软件真正学到出神入化,三分钟能出一百份邀请函,表格能画画,那么谁人能取代?
3、每个月去面试一下新企业
为什么建议每个月去面试一下新企业?
因为你在自己的公司,是体会不了自己的价值的,要去市场上,才能客观地展示出你的价值。
如果你每个月去面试,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市场上到底几斤几两,自己就胸有丘壑了。
比市场高,那么和公司谈加薪也有底气;比市场低,那么赶紧精进一下自己的本领,查漏补缺。
我们可以不跳槽,但是我们要有跳槽的本领啊。
总之,大家都需要时不时离开一下舒适区,把自己放到一个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本领。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何过都是自己的选择!
希望我们大家的选择遵从自己的心!
(作者简介:绝世之姿,多平台原创作者,用温暖的文字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