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APP上,学习了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音频版33期:为什么你一定要学会写作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对此的答案是:输出倒逼输入,我要学会写作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而笑来老师的理由是:要想获得财富自由,必须学会写作,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从单位时间销售的角度望过去,“你给一群人讲道理”与“你给一个人讲道理”,虽然不是没有区别,但从时间精力上来看,事实上的区别没有多大,不过,效率却有了极大地提升。而“演讲”或者“讲课”常常还要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在使得写作可以“即时发布”的同时,又彻底打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
笑来老师以自身举例,提到他花九个月的零散时间,打磨出一本长销十几年的书——《TOFE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相当于把那九个月的零散时间拼起来卖了几百万次。对个体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效率更高呢?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的稿费,到现在也就那样一直躺在银行里一分钱没有动过 —— 至少有一大笔“你根本用不上的钱”,不就是“财富自由”的核心标志之一吗?
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太遥远了?
对此,老师的回答是:
几乎是十年前,我在一个饭桌上跟一些人讲过几乎同样的话,大意是,“在今天的这个时代里,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写书获得财富自由的”…… 记得当时有个声音颇有些“质疑”,说,“这事儿一般普通人做不到吧?” 当时我也没做什么回应。虽然都有十来年过去了,我还是可以很清楚地回想起来当时我脑子里的声音:“做到之后就不是普通人了…… 再说,所谓‘普通人’并不是因为起步时普通,而是因为他们‘永远普通地活着’才成了所谓的‘普通人’……”
我知道你也很可能刚刚脑子里就闪过同样的念头…… 我不会不回应你们的。
你所感受到的沮丧并非来自于“你是个普通人”,而是…… 请仔细阅读:
尽管你有着不同凡响的愿望,却时时刻刻像那些终究碌碌无为的人一样思考。
过去的许多年里,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
哎呀,你就是跟我们普通人想的不一样……
为了避免误解,我常常是一笑而过。可事实上,这“现象”其实是有唯一正确解读的:
首先,不是因为最终不是普通人了才想得不一样;
其次,恰恰是反过来,正因为从一开始就想得不一样,才后来变成不普通的……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在起点上,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普通人。
想法上的不同,最终落实成现实的不同,是需要时间才能“酿”出来的,并且,常常需要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长的时间 —— 因为最终的差异,不仅是“翻倍”或者“翻倍再翻倍”,常常是“天壤之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每个人所存在的世界,都基于我们各自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于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自己真正所身处的世界,其实是相当主观的。所谓的“想法”,其实可以理解为“思考的方法”,很多人之所以不行,实际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不仅没有“思考的方法”,甚至连思考都没有。
有个犀利的观察总结,说:
5% 的人在思考;
10% 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
85% 的人,宁愿死也不肯思考……
另外一句同样很有道理的话:
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
于是,到最后,即便是那少数的 5% 中的绝大多数,有的也只不过是幻觉而已。
所以,要反复提醒自己,“活在未来”,最终所有的“不普通”,都来自于这里 —— 我们所有人都一样的:“一不小心就活在当下了”,“一不小心就忘记了那个应该‘活在未来’的你应该怎么想事儿、怎么做事儿了……”
话说回来,通往财富自由的路,肯定不是“写书出版”这么一条路,并且很多成功的人,也不一定擅长写作,但即便还有别的路,还是一定要学会写作,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能写出大受欢迎的内容,一定是你“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出众”的结果。不要误以为“非虚构类”写作才需要这些能力,即便是编故事写剧本,也一样必须有这些能力。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 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我建议身边的朋友持续写作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更为简单更为基础的理由: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最后,需要认真思考: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仅仅这么一个问题,就会把这世间绝大多数文字过滤掉,你说它重要不重要?至于文笔什么的,不是不重要,但重要程度若是跟这个原则相比较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对自己的提问就会逐步细化、深入: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有多大的用处呢?如何做到最有用?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对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人有用?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在多长的时段里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那个时段更长一些呢?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如何才能优雅地让人们恰当地回馈我呢?
……
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今天的你,无论多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的你不差…… 未来的你为什么不差呢?因为曾经的你,不怕自己不差,不管多差也要硬着头皮实践,久而久之,你就撞见了未来的那个一点都不差的你。在这样的场景下,有句话非常应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读到这里,我又想起这个专栏开篇的提示:要逐字不差的阅读。
确实,我平时为了省时间,以听音频为主,但是注意力会不自觉的发生偏离,就像这篇文章,当我认真学习文字稿的时候,发现很多内容在听的时候被忽略了。
在文章末尾《思考与行动》部分,笑来老师也给出了提高写作的一些方法:
阅读时要养成分析作者思路的习惯: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思考到结论的?
对比自己的思路与作者的差异在哪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以上两步其实就是在训练自己写作的能力。找到写作思路上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反思自己的写作状态,很明显发现自己写作时的视角总聚焦于“我”:我是怎么想的,我打算怎么做。
写作是在自嗨,是写给自己看。
当然,日记体写作可以自嗨,但如果想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就一定要找到需求点:为什么读者要花时间看我的这篇文章,从中能收获到什么?
而要做到这一点,文章就一定不能干巴巴的,要多用类比、举例,将思考和感受具体化,才能引起共鸣。而我的写作就缺少这些。
好在,现在明白了还不算晚,可以改变。正视自己,接受现在的笨拙,相信自己并不孤独,敢于不断的践行,终究可以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