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能接触到的投资产品有很多,但是每次看到新产品,很多人第一个问题总是:这个收益高吗?我可以投吗?
可简七想告诉你的是,投资这件事,就像我们要减肥健身一样,怎么开始,怎么搭配饮食,怎么安排锻炼,都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考虑。每个人的减重需求不同,规划就不同。
所以在投资中做决定的,只有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投资需求,从而选择不同的产品。
根据投资的去向不同,我们可以大致把常见的投资产品分成四大类:现金类投资、债权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商品类投资,简七叫它们“投资4原色”。

1、现金类,主要用途就是让我们在想用钱时就用钱,而且不会浪费一点收益。
2、债权类就是我们所说的欠债还钱,投资之前我们互相约定好什么时间还钱、还多少,对时间和金额都是提前就比较有把握的,所以这一类投资更适合对未来实现时点特别明确的目标进行投资。
在选择债权类投资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的收益与期限外,还需要特别关注这3个方面:
1)借款方的还款能力;
2)产品发行方、交易平台的风控能力;
3)是否有其他担保、保证金等还款保障。
3、权益类投资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股票了。从长远来讲,我们要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就无法绕开股权投资,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股权投资方式,来配合我们的养鹅账户不断成长。
4、商品类,对于商品类投资来说,每一类商品,其实都有自己特定的投资逻辑。比如:
黄金除了有投资属性,还可以成为首饰;
房子除了有投资属性,还是我们的居住场所
……
所以,商品类的投资和经济周期、社会需求息息相关,每一种的投资逻辑都大不相同,也非常专业。
根据这些基本的投资策略,如何运用到自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呢?
分享给你一个3步法,用3个步骤,结合“投资4原色”,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第一步:明确你的风险偏好与投资需求
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不同的时点,我们有不同的需求,相应地,我们追求的收益率和能够承担的风险也不同,对应的投资计划自然也有所差别。

你可以先对照看看,自己现在正处在哪个阶段,结合你的风险偏好,综合确定你的投资目标。
第二步:初步分配投资类别
投资中有一条雷打不动的原则,叫作“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就是分散投资。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对“投资4原色”进行合理的分配。
怎么来分呢?
简七告诉你一个非常简单的分配法则——年龄法则。即:
高风险投资产品的比例<100-当前年龄
对普通人来说,这里的高风险投资产品就是一些权益类产品,比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而剩下的就可以配置债权类产品和现金类产品。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今年30岁,那么你的债权类和权益类投资的比例就可以参考3:7。随着年龄增长,债权类产品比例逐渐增加,权益类产品逐渐减少;当我们进入退休的阶段,这个时候权益类的占比可能非常低,甚至完全不再投向权益类产品。
当然,年龄法则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分配方法,具体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与风险偏好进行调整。
第三步:选择具体投资产品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选择具体的投资产品,这一步中,综合考虑自己的需求,对投资分配进行个性细化是比较重要的。
简七来给你做个示范。
假设小P今年32岁,老公是外企白领,两人有一个3岁的宝宝,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俩都很舍得为孩子花钱,并且早早就开始准备孩子未来的教育金。
小P家目前有70万元的可投资资产,根据年龄法则,小P可以投向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大概为70%。但是因为有孩子,小P希望自家的配置可以稳妥一点,于是将70%都投向了现金类产品和债权类产品,20%投向了股票型基金,当作孩子教育金的补充,10%做了股票型基金的定投,为自己和老公的养老做准备,虽然并不多,但是夫妻二人都觉得还是要以孩子的需求为主。

咱们用一个表格来更清晰地对比一下,左边是按照年龄法则计算得出的结果,右边是小P考虑到以满足孩子需求为主和整体追求稳妥而调整过的结果。
就是选择具体投资产品的流程,一方面根据年龄法则参考投资比例,一方面也要基于自己的情况做调整,最后锁定具体投资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