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给定资料2中提到“40年来经济的发展,在点滴的民生改善中,找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1)分析透彻,条理清晰;(2)字数不超过300字。(20分)
这道分析解释题在题设里给你下了个套,挖了个坑,你有没有看懂?
今日更新3学时,课程地址 4月份多省市联考公务员申论课程 ,另有2020年联考公务员申论批改提高班 欢迎参加,可以加我微信 mywillandpower 咨询。大家注意
这句话故意颠倒了语序
这句话语序应该是“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注脚”,如果你能这么调整精简一下,这句话就简单多了,就是讲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是出题人怎么可能如此“善待”你,他特意颠倒了语序,把经济发展提前,民生改善放在后面,又加了好多修饰词,点滴的生动的深刻的。
整个句子掰碎了,打乱了考你,如果你分不清重点,抓不住准确逻辑,一定写不明白。
这种颠倒语序的出题思路,一般在写作题中比较多,比如 写作题公共管理的加减法答案 放在分析解释题里出,比较少见,你要注意!
另外,注脚就是“解释”的意思。
句子的主旨与多层次内涵
这句话其实是一句总结,是对经济发展对民生作用的评价和总结,你在作答的时候就要先把它的这个主旨说一下,这样作答观点更为明确,也能让阅卷人第一时间知道你准确地理解了这句话。
进一步地,这种语句解释题的考点基本上是多层次内涵,结合这道题你要作答清楚民生改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资料中用大量具体事例来体现。
需要你注意的是,某一个层次还有更为细致的内容,比如医疗方面,就分为硬件改善和软件改善,简单地说,就是分别对应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这是两个层次,你有没有看懂?
比如小杜医生的服务就是软件改善,你既要看懂,又不能直接答小杜医生,因为小杜医生是具体体现,是民生改善的点,这里它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表现。
资料表现的是点,你作答的必须是面,资料是具体的人,你作答的必须是抽象的情况,这是难点,也是为什么很多同学概括题不好的原因,你抄关键词根本没有用,也没有什么关键词可抄。
无需纠结形容词
题设句子故意加了很多形容词,点滴的生动的深刻的,但是这几个形容词没有实质意义,你不需要在作答的过程中去解释。
记住,申论是理解能力的考试!同学,加油!
参考答案
这句话强调了经济发展对于民生的积极作用。
4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进一步确定并保障农民经济发展权益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更通过经济发展逐步改善了农村民生环境,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农民转变了传统生产方式,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一份稳定收入的同时,还通过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业,实现了家庭收入的增长;
农村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不仅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的状况,增加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且花钱少报销快,医生技术出色,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彻底改变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通过棚户区改造政策,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些民生改善都来自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