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中的主人公程勇,没有做英雄的初心却做了英雄做的事。
一种可以让白血病患者赖以生存的名为“格列宁”的药,是一种专利垄断的天价药,在国内一瓶要四万,这样昂贵的药平民百姓吃不起,相当于无药可救,只能等死。但印度有一种药效相同,价格才两千的仿制药,。但这种药在中国是未经许可的“假药”,如果要买,只能私下代购。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遭遇了生意失败,与妻子离婚,且要与儿子分离,父亲还患上了绝症必须要动手术。他是个孝子,需要钱来治疗。在利益和孝心的双重驱动下,他只能剑走偏锋,去印度代购。结果,却将他带上了一条“药神”的不归路上。程勇发现,这里是一个发财致富的好机遇,因为对于那些买不起救命药的患者来说——命,就是钱。你要命,我要钱。天经地义。程勇拿到了格列宁的独家代理权,在国内售价五千一瓶。白血病人得到了活下去的机会。病友们纷纷给程勇送锦旗,称他为“药神”。国内走私会有牢狱之灾。随着程勇卖药生意不断做大,他结识了因为女儿患白血病而辛苦挣钱的单亲妈妈思慧、为了不拖累家里,跑出来打工的病人黄毛、一个白血病患者的教会牧师。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了他不仅仅卖的是药,更是希望。当警察收到风声开始查封格列宁时,该不该继续下去,对病人是生死,对程勇来说,是否犯法与不犯法。后来,在面对严酷的国家法律和不法商人张长林对他的蛊惑下,程勇放弃了继续贩卖药,把经销渠道告诉了张长林,还把经销权也给了他。 张长林给了程勇三百万,他开了制衣厂,做起了正当生意。转折出现。张长林把药价提高了一倍。他因使病患不满而被人举报。张长林被追捕,逃无所踪。这样一来药便停了,患者又只能靠高价药来维持生命了。程勇的好友吕受益因为不想增加负担给贫苦的家庭而自杀。这使他的内心充满负罪感,程勇的良知被唤醒,他决定重新卖药。他与昔日的伙伴重新开始卖药。这时,他明白,如果他再不卖药,会有更多的人和吕受益。程勇这次是为了救命,便从一个商人升华到一个救人于水火的高尚之士。因此,病友们很感激他。当警察缴了他的药,对在场的人问讯,并威胁他们时在场的几十人都鸦雀无声,没有一人供出程勇。一个老太太步履蹒跚,含着泪对曹斌道出了一番肺腑之言:“求你们不要再查什么假药了,这药假不假,我们还不知道吗?我们想治病,想吃药,我想活着……”她的话是在拷问大众的灵魂——生命和法孰大孰小?是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的制定在于约束人的不当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使社会和谐。但是当一个法律枉顾生命,凌驾于生命之上,把治病救人者绳之以法,那这个法本身是有问题的。老太太的话触动了他的道德良知,最终把人全部放了。
电影还有几处感人的地方。印度格列宁厂商被查封,没有药可进,只能到零售药店购买,但价格飙升到2000元一盒。此时的程勇,不但没有给药物加价,反而以500元的低价卖给患者。为此,程勇每个月要亏损几十万元,他只能从制衣厂的利润中补贴。此时的程勇,已经不是一个商人的角色了,他成为了一个救世主,因此被人奉为“药神”。
而电影的结局令不少人潸然泪下。法治社会,还是法大于情,程勇被捕,当警车行驶在街道上时,所有被程勇救治的患者们,夹道送行。所有人都摘下了他们的口罩。他们在以示尊敬。当时几个病友群群主第一次和程勇见面时,因为是有菌环境必须戴着口罩时,程勇认为他们戴着口罩与他谈事,都看不清他们的脸,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当时不过是他耍横的话,,最后却是白血病患者们为他主动摘下口罩,这是大家对他的认可,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太多,但电影可以反映生活,感受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