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带团队以后,我和大学背景不同的人,都共事或者合作过:有普通本科、专科毕业的,有在国外留过学的,有双一流大学的。
接触的人多了,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名校生普遍更有自信心。
如果说名校生和普通生有差距,那最初是被高考拉开的。高考是人才的筛选机制,但对学生自身来说,却是一次残酷的自我认知过程。这次自我认知的影响,就像一道印记,伴随人的一生。
考上名校理想专业的人,毕竟是少数。
承认高考失利,是一堂重要人生课程。这堂课能学到的很多,但也有不良的思想后遗症:我的大学不好,比不过名校生。
那名校生真的比你强么?又强在哪呢?
你会说智商有差距。这可能是一个原因。高考分数是不同的,有的科目,比如数学和物理,有的人就是怎么学,也弄不明白。
但除了少部分高精尖的工作,普通工作对智商的要求,其实没那么严格。社会中绝大多数工作,也都是普通工作。我们的智商,是足够应对的。
有人会说,名校生还有一个明显优点:学习能力强。
学习能力的确很重要。从公司的角度看,学习能力强的人,接受新东西的速度快,培养成本更低。所以有实力的公司,更乐于招收成绩优秀的学生。
但工作不比上学,不是单纯的数学题,解题的思路再高明,也解不了人际关系的题。
认识到不足,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读书、开拓视野,能弥补学习能力不足这一点。
当然,现实中更多的人,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习惯,养成不容易,和懒惰做斗争,手下败将多。
如果名校生工作后,能继续保持优秀,那么更可能是源于自信。
遇到问题时,有自信的人敢于面对,敢于挑战,相信事情能做好,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自信心很重要,有时比能力重要。不管什么事,只要敢尝试,并且花心思做,基本都有结果。而缺少自信的人,更担心失败,第一步都没迈出去,也就谈不到什么结果。
进入公司后,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就不那么重要了。你的前辈,学历很可能不如你;跳槽过来的,学校可能还没你的出名。大家的起点一样,看的是今后的表现,过往的成绩,不代表未来。
差距起于过去,改变在于现在,反超是在未来。
自信心,就这么重要么?是的,获得自信不容易,不是想有就有。
那怎么提高自信呢?
想要瓦解失败心理,变得勇敢自信,通过看看书、读一读心灵鸡汤,作用不大。
自信是成功的奖励。认真做好眼前的事,虚心学习,在行业里深耕,积累起来就是成功。
人生是一座高山,爬完这一座,还有下一座。过去不代表未来,人生很长,未来谁怕的更高,谁也不知道。
忘掉昨天的种种,向下一座高山,进发吧!
欢迎关注连载:《成长,一路披荆斩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