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要到了,吃粽子、赛龙舟,这样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的习惯。这样的节日,我想聊聊传统,聊聊文化的与时俱进。
(一)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没有什么文化的。起因就是我总觉得自己从未真正的过一次端午节。
小时候的端午节,从未曾见过粽子的模样。浪里白条水里滚,却从未见过龙舟的芳容,更不要说端午节人山人海河上聚,鼓乐齐鸣,人声鼎沸,龙舟如箭水上漂。三十岁之前,这样的场景,只在电视里见过。
身为荆楚子弟,屈子后裔,纪念屈原的方式只是在端午节吃上一口油炸的类似面条的食物,就算把屈老夫子纪念了一番,想来着实惭愧。
大学时,与同学对侃,聊到各地风俗,常常会被他们对待节日的庄重的仪式所惊叹,比如山东人过年晚辈要给长辈下跪磕头,这样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从未有过,比如海南的公期,还有清明节的各种仪式,令人叹为观止。搜寻记忆中自己的节日,我发现跟同学比起来,自己好像没有过节一样,找不到什么仪式感。
传统的记忆在我脑子里留下了很多的空白。所以,我总觉得自己没啥文化。
(二)
节日是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的力量来自于我们千百年在同一种仪式规矩中成长,他教会了我们基本的人生信条。我们在传统中学会了与人相处,与自然和谐,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尊老爱幼,感恩父母,这些都是传统教会我们的。我们知道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抽穗,什么时候收获,这是我们与自然的心灵相通,这是我们与这片土地的相知相恋。
一堆堆规矩,一套套程序,仪式在提醒你,实物在牵动你。提到春节,你会想到春联,灯笼,除夕,元宵,年夜饭,压岁钱,拜年,年年有余,清明节你会记起鞭炮,黄纸,纸钱,坟茔,端午节里的龙舟飞驰和种子飘香则是我们抹不去的记忆,二十四节气把一年的风霜雨雪都凝练在简洁的语言里。
我们用仪式纪念先祖,庆祝团聚,祈祷平安,用仪式将我们的心牵连在一起,不论没走到哪里,心里有个共同的记忆和念想,就不会散。我们在这些规矩,仪式中学会了敬畏,在这些特别的味道里流连忘返,忘不掉的记忆里我们学会了感恩,记住了乡愁。
这就是传统文化。
(三)
身为炎黄子孙,传统千年传承,不断的推陈出新,丰富拓展,成为今天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对比曾经在这个星球上辉煌灿烂过的文明,诸如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印度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在人类的文化星空中曾经发出耀眼的光,而后消失不见。
只有中华,绵延至今,一脉相承,成为唯一。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汪水,人还是那个人,黄皮肤,黑眼睛,方块字,熟悉的人操着熟悉的语言,一代代在东亚大河流经的土地上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文化最根本的载体,就是文字。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的,千百年来仍然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是华夏儿女;我们使用的是流传千年的汉字,文化的基因没有发生变化。记忆里,依旧是黄帝飞天,神农尝百草,春秋战国,论语孟子,道德经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皇汉武,唐诗宋词,多元一体,从未中断,生生不息。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之根。
(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人类文明的先进经验,革命斗争的时代精神的统一。我们铭记传统,更要放眼世界和未来。
我们纪念屈原,纪念先辈,更纪念那些近代以来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浴血奋斗的人们,所以我们在918拉响警报,提醒国人,勿忘国难,我们会在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这是我们民族不能忘却记忆。我们不会忘记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百折不挠的历程,回首建党的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我们不变的记忆。这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这就是我们在新时代最伟大的文化仪式。
我们也会纪念自己,纪念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勿忘奋斗;我们也会铭记辛勤的园丁,美丽的白衣天使,会为祖国的未来祝福,会为社会主义的半边天说一声辛苦了,这是我们对人类普遍价值的尊重,也是对新时代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融合。
我们会纪念春天的到来,种一棵树,为地球添一抹绿,为子孙后代美化家园,我们会为丰收点赞,为一年的辛勤耕耘而纵情歌唱。这些已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让我们在新时代对自然有了新的理解和敬畏。
节日,是我们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深刻纪念。
(五)
文化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文化需要不断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需要不断扬弃,通过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才能不断焕发新生,永葆活力。在中华民族深刻融入世界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培育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觉。
大陆文化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的基本面。东亚大陆几千年耕耘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独特的文化面貌。对土地的感情,对故园的眷念,叶落归根的情怀,安土重迁的思想都是这样的文化心理的体现。家族聚居,不喜远游,祖先崇拜将我们的记忆和牵挂牢牢地固定在这篇土地上,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特有的味道,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魂牵梦萦的永远是母亲的样子和故园的小桥流水,鸟语花香。
千百年来,陆地斗争绵延不绝,塑造了我们的历史。春秋战国战中原,汉匈征战,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多少故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上演,多少征服民族被华夏文化征服,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的重要元素。
近代以来,入侵者从海上汹汹而来,明朝海禁以来,海洋意识弱势,海洋文化不兴,海防废弛,大门被洞开的后果就是华夏大地民不聊生,一步步跌入深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关注海洋,经略海洋,巩固海防,这是我们近代以来国土沦丧,饱经磨难的经历的痛苦反醒。
我们要面向海洋,这是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贸易是中国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依托海洋的航运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通道。运出商品,运回能源资源供给国内发展,海洋是这个循环通道畅通的关键,十四亿人的美好生活有赖于海洋的繁荣畅通。面对资源日益紧张的趋势,海洋这座宝库是我们发展保障,海洋油气开放,海洋渔业开发,深海科技,海洋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向我们张开怀抱。
面向海洋,开发海洋,经略海洋,必须从文化上唤醒海洋意识。海陆文化并济,中华文明才能步履坚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六)
民族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使我们的重大使命,也是当代最灿烂的实践。文化不是空中楼阁,民族的精神是通过他个体的精神来体现的。海事文化理应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贡献力量,面向海洋,立足海洋,在海洋文化培育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海南海事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和主攻方向。
建设海南海事文化,我们进行了很多探索。海南海事扎根海南岛,面向西南中沙,辖海治水兴航历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打开中国融入世界的大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诞生与海上安全监管的肇始,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海南海事迎来大发展时期。
海南三十而立再出发,以自贸区港建设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征程是海南海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最大依托,在助力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中做好先行、争创一流是海南海事在新时期最鲜明特征。
更兼身处南海一线,维护南海海洋权益是海南海事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荣光与现实使命铺开了海南海事文化的底色。
(七)
以品牌为抓手,系统总结海南海事数十载治海兴航的活动,形成逐梦南海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这是海南海事人对自身实践的自觉。三保一维护的使命,建设人民满意海事的宗旨,航行安全、水域清洁、服务交通、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勇于担当、忠诚履职、甘于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和崇德尚法、爱岗敬业、严明高效、清正廉洁职业道德这是品牌价值的支撑体系,体现人民公仆的高风,海洋经略者的高标,航海卫士的高格。
面向蓝色海洋是海南海事文化的主题,保持红色党的优良作风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高擎安全黄色警戒线是海南海事海上安全监督者的职责使命。这是海南海事的传统,是线必须继承和巩固的文化基因,想到海南海事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就应该是这样的形象。
扎根海南,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里,海南海事也有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贸港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防治污染、交通强国建设中,海南海事都有自己的职责使命。从五零服务到全省通办,从污染排放控制到碧海行动,从定点扶贫到消费扶贫,从西沙海事起步到扎根三沙热土,这写都是海南海事在特定时代的担当,也是海南海事的文化印记。
千百年守海,如今大不同。AIS、VTS、无人机、海巡船艇、执法单兵装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在海南海事治理中的应用,这些已经深深的融进海事人的日常,伴随着现代化监管手段的运用,海南海事人越来越有国际视野、大局意识,主动参与国家战略的意识正逐步增强。专业、高效、创新这样符号已经成为海南海事人的自觉追求,这是新时代的文化印记。
(八)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空气,是水,是你的呼吸,你的谈吐。
千万不要以为文化距离我们很远,你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文化里。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社会的心里留下对海南海事的印象:你的微笑的服务、温暖的话语、专业的素养,都会在不自觉中带来海南海事良好的口碑,口碑就是海南海事文化的外在表现。而你的一句粗语,一次蛮横就会将脏水泼在海南海事的脸面上。而你需要用很久的作为去洗刷掉这块污迹。
目前,国家已经把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然而,在节日氛围的营造上尚需我们去下点功夫,千万不能让“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文化节变成了旅游节。
端午时节,一家人携老扶幼看看龙舟比赛,给孩子讲讲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学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中秋时节,和老人孩子小小团聚,一起赏月分享亲情,如此的潜移默化和言谈举止之中,尊老爱幼的种子已经悄悄萌芽生长……
同样,海南海事通过品牌为载体构建了庞大的文化体系,但是文化的载体上要下些功夫,丰富内涵,扩大影响,不能庸俗化,甚至是低级红高级黑。
扫扫地、拍拍照,秀多了,自己也信了,秀出了面子,失掉了里子。
查查本子,四处看看,走马观花,原地踏步的监督,赢不来权威,得不到尊重。
节日里活动扎堆,进校园、穿绶带、发传单、送茶水,节日一过,身影全无,三天打渔的热诚,得不到赞誉。
文化不是文字游戏,不是几句精炼短语,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不是办公室的绞尽脑汁。
文化从来不是正襟危坐,文化从来不是阳春白雪。
文化从来不是曲高和寡,文化从来不是面目严肃。
文化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乏味的宣传,枯燥的训导。
她就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缺,像水一样,片刻不能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