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前面古驿道的梦境让我读的云里雾里,因为知道作者是在先生与女儿去世后为了回忆而著作。所以我觉得作者本人即使写这段的时候,也不想搞清楚,也不需要过于条理。因为太过于思念,思念的朦胧,若即若离,回忆曾经的感觉,甚至于不想抽离。
因为作者经历 的正是动荡年代,所以避免不了随着大环境颠背琉璃。但在这个过程中最让我佩服的使他们的学习力,他们努力,他们的自给自足与独立。杨绛先生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在最苦的岁月里身兼多职。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想记录他们可以做的职业。先说杨绛先生吧,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曾经做过小学代课老师,大学老师,以及钱媛生病时,辅导女儿初中代数,几何等多门学科。人家拿出哪一项本事,及时在现在也是完全可以谋的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钱钟书先生,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曾翻译《毛泽东诗词》英译版。各种作品就不多说了。
最后是他的女儿钱媛。钱媛是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有父母教导,人家的英语也是非常棒的。
看过他们的人生履历之后,在回想自己.....实在是荒废的二十多年啊,一件拿手的能力都没有,白白吃了二十多年的饭。
老天是公平的的,现在的生活境况,也是我报应所得,因为每一个时代都在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读完这本书,看过了别人的一生,总是会不断的反省自己,我想要什样的生活,我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调整现在的自己,我和她之间差距在哪里?
嘲笑自己的懒惰,自己的笨拙,自己的短见。
或许还来得及,所以我要抓紧赶路。或许才能减少自己的负罪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