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红楼梦》
邂逅苏州,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可作为宅人一枚,对这样的缘分,起初我似乎并无珍惜之意。
对于人文历史,我说不上有多感兴趣。因此,即便游走在古风古韵的姑苏城,心中也并未泛起一丝涟漪。
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之境,虽说各有各的特点,但若要让我道出个中韵味,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古典园林,亭台水榭,风景独好,可即便身临其境,我恐怕也是走马观花,思维跟不上脚步。
总的来说,江南水乡,古城风韵,历经千载,穿越了时空,呈现在我们眼前,大抵此般模样,令我辨不出差别。
只是,无人不喜美好。
哪怕只是跟随众人脚步,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潮中,稍带感受下热闹的氛围,赏景留影,也能让人心生不虚此行的感受。
我本不愿凑这番热闹,欣闻山塘街与《红楼梦》渊源颇深,晚餐过后百无聊赖,难得孑然一身,轻装踏步前去。

难得享受这独行时光,戴上耳机听一曲苏州评弹,选了一条并非必经之路的深巷。虽不知所云,但沉浸于吴语软哝的江南小调中,看粉墙黛瓦,俨然别有一番滋味。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一个人看风景比起人多的时候更有意思。一个人的时候,注意力专注于所见所闻之中,而人多的时候却总喋喋不休,更像是换一个环境培养感情,而看不看风景倒是无所谓了。
一路走走停停,眼中都是风景。古老的居民楼临巷而立,虽显破败,但作为一个误入深巷的路人,我也能明显感受到属于主人们略显原始但无比闲适的生活状态。

临近七里山塘街时,天色还没有暗下来,但古街附近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不是周末,可热闹一点也不输周末,也难怪将4月定为旅游旺季的开始。

寻一处最佳视野把对古镇的初印象定格,映入眼帘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尽可能还原着古街的原貌。
山塘街,因唐代白居易于此筑堤,又称白公堤,因全长七里,故以七里山塘相称。

古人曾这样描写它:山郭近而轮鞅喧,水村深而帆樯集买鱼沽酒,行旅如云;走马呼鹰,飞尘蔽日。晚村人语,远归白社(指白公祠)之烟;晓市花声,惊破红楼之梦。
可见当年的山塘确实繁华优美,闻名遐迩,以至许多高士名媛喜欢在这附近卜居筑园,啸傲风月。
如今沿街商铺林立,虽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繁华依稀可见。
遗憾的是山塘街太短,我还未走得尽兴便被人群挤到了尽头。

沿街商铺虽陈设各异,但特色与其它古镇大同小异,绣品、工艺品,还有些并不地道的吃食点心。
比起来时那条幽静的深巷,古街的韵味多少有些像失了魂。
所以,红楼那住在十里街内仁清巷的甄士隐,到底是不是在此处遇见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