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一一老周老师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承学校教研室安排,本周一三五年级备课组要进行组内集体备课成果展示,恰巧上周我又在学校安排下接了块“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牌子,尽管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名师,但学校有这样的安排,那服从安排应是一个职业教师的基本素养,只能勉为其难了。鉴于这两个因素叠加,便有了今天《老周邀你学古文》的观课邀约。
今天这堂课的完成效果,比我预想要好一些。这堂课语言很干净,过程很流畅,师生\生生\生本/生境之间的互动很和谐,课堂容量合适,任务达成度良好且可见。这得益于五(1)班孩子半年多来持之以恒的大量阅读训练和朗读语感培养,孩子们的文本理解能力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主动表达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我本人对这堂的呈现状况是满意的。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1.为什么选择《杨氏之子》
经过半年多的观察了解,发现身边同事对于古诗文的教学究竟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落实目标并不清楚,而《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其他三篇分别是《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和《学弈》在六年级),具有一定典型性。刚好教学进度也快到了,同时五(1)班本学期一直在课前三分钟读《大学》,有了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学情基础基本合适。更重要的是习总书记讲话中有强调关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导向指引后,2016年在全国发行的部编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大幅增加,新版教材中从第五册开始就出现了文言文,那么让更多身边同事了解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流程,以提高老师文言文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迫切性,这対于一个援疆资深语文教师来说,此事应该主动去做,应该做好。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2.古诗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我认为孩子们学习古诗文,应有三个基本任务:首先是读正确,读正确就耍把字音读准,生字障碍清除,能正确断句,有基本的文言节奏就好了,至于是否能读出感情,那是更高的要求,而且每个人读文体验不同,“有感情”的表现方式也不会完全一样。在维语方言区,读正确的字音准确要求可适当降低。今天五(1)班孩子的读正确是落实得不错的,尤其是文言文语言节奏把握得不错。其次是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了解文本大意,先把注释中的重点字词弄明白,回到文中逐句理解,能说通更好,说不通能意会也行。今天课堂上,孩子们对文中这五句话意思的理解是到位的,尤其是在师生互读时理解“应声答曰”和“未闻”等重点词句时,表现十分准确。第三是积累。没能准确背下来的古诗文(不一定是当堂)是不能算孩子的传统文化积累量的,而一个人的修养、人格甚至气质类型和思维方式,都与其传统文化积累量成正相关。所以教学古诗文,一定要背下来,课堂上就要为背下来打基础做铺垫,帮助孩子分清有几句话,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利用一些课余碎片化时间加以巩固。
*&3.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两条线:第一条明线是学习这篇古文,达到读正确、明文意、当堂背的基本目标。考虑到民语系学校的特殊学情,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式,我用评书故事的形式把文言内容复述了一次,为学生建立初步情境感知,为其理解文意做了首次铺垫,降低了理解难度。接着在以《百家姓》破题杨氏之后,学生对课题理解就水到渠成了。随后简介《世说新语》引入课文,通过视频朗读让学生直观感知课文,为学生理解文意做第二次铺垫。为了落实读正确,我采用了自由读、展示读、比赛读、小组读、重点领读、教师范读、生生互读、师生齐读等方式,激发读的兴趣,落实读的目标。这一目标落实,大概用了十五分钟时间。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2011年新课标修订时,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生字书写有明确要求,每堂课的书写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尽管这有些机械,但十分有必要。没有课堂上的书写指导,学生的写字训练便无法落实。我在本节课选择了三个有典型性的生字“梁、惠、乃”进行书写示范,带着孩子们一起写,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杨氏之子》教学说明《杨氏之子》教学说明
在落实第二项教学目标“明文意”的过程中,我们先分清文章结构(总一分),再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读为基础,逐句理解文意,这一过程大概用了八分钟,孩子们对文意的理解是很准确的。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逐句积累到全文积累,最后当堂检验,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当堂成诵。
第二条线是语文写作能力训练的暗线。《杨氏之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不论是古文还是白话文,写文的文章都应突出人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甚聪惠”的特点,让孩子们体会抓住人物特点,再把人物写丰满的写作方法,为以后写人物类作文学会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总体来说,今天这节课,完成得很顺利,达到了我的目标预期,在民语系学校能像这节课一样有序而高效地完成文言文教学其实挺不容易。谢谢我的五(1)班维吾尔小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