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脑的两种模式: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理解了,还要能做到自如切换。
案例: 碧昂斯,表演时激情,台下冷静切换。厉害之处是激情和更性的切换。
二
让自己达到自动驾驶模式,包含本能、反射,直觉、冲动,而主动控制模式需要专注、小心且深思熟虑,调用经验、理性、分析。
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用错了大脑运行模式。不用把精神费到简单的事上,马上去做,不要纠结,做了再说。遇到重要的事,则应该采用主动控制模式。
案例:开车,老司机和新手的模式。
自动驾驶思维模式,不用非脑子,而是用潜意识运行。
如何利用切换思维,把两个模式进行有效切换。
三
开始时,用主动控制模式进行熟练,再开动自动驾驶。
案例:能同时演奏两种乐器,诀窍是把一种乐器降到旋律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自动演奏。
攻略一 把不重要的事交给自动驾驶模式。比如穿衣,吃饭。要给生活设定刻板模式。
攻略二,自动驾驶后,要用复盘方式自我审视,做体验,提升性能。
攻略三,在大脑中,模拟自动驾驶模式。例如想象一种感觉。
老虎伍兹,找感觉,闭眼在脑中备战,被称为心理演练。
结论,主动则太累 自动则梦游;若能自如切换,就提升了。
思考,什么事自动;什么事主动。
四
我的思考:遇到难的问题,人生的大问题,如果不理性思考,而是把它放到一边,拖延吧拖延,最后只能用自动控制模式,简单处理一下,不会做的精细。这就是人生算法里的报警装置。
这也是在做事前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关键。
高手的秘密:并不是比你做的事更厉害,而是解决问题前是使用主动控制模式,而不是畏难情绪。
换句话,功夫在诗外。只有把思维炼好了,把主动控制模式磨练成高水平后,才交给自动驾驶模式。
如果遇到主动控制都不容易解决的事,就要咬牙去先搞定,而不是直接交给自动驾驶系统。
相反,如果不太重要的事,提前练好了,建立简化的制度,比如饮食,穿衣,购物,制定一个制度,学习奥巴马和扎克伯格的方式,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
我的收获,就是如果很简单的事,用J曲线评估一下成本和收获,直接去做。
如果是需要长期做的事,就要建立最简化的流程和模式,然后再用J曲线指引大脑去做事。
如果是一件重大的决定,那么规则就是如果深思熟虑都很费劲的话,千万别扔给自动模式,它不仅搞不定,而且会被人的基因属性给安排,即不去想,懒得想——拖延到最后,问题越来越大,难以挽回。所以方案就是,重大的决定,通过深思反思进行深度思考,并不断咬牙去突破,等成为熟练的水平后,就过关了。
因此,在讲切换这个高级玩法之前,我领悟到还有一个初段的玩法,就是明白如果费劲的事,就要死磕,与基因对抗,最终你会胜利。否则,你将陷入基因给你的遗产永远不得翻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