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彼岸花开blue@她理财网
今年开启了100books行动,持续阅读并且输出。给自己制定的规则是:有输入必须有输出。
一日日的看,或许快乐或许郁闷,或者酣畅淋漓或者苦苦思索。一日日的写,或者感触良多喷泉一样涌现,一边默默流泪,或许只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就这样,居然坚持下来了:5个月完成了50+本书的阅读+输出(此外没看完的有10+,没输出的10+),令我自己都很惊讶,要知道我可是个做事情超级没有恒心和毅力、超级三分钟热度的人啊。
于是想分享下感受,关于阅读,尤其是快速阅读的体会。当然每个人看书的状态和速度、感受都有所不同,我个人看书比较快速,也喜欢一口气看完,并且速速输出的状态。所以这文章无任何指导意义,只是分享而已。
1、一般一本书看1遍,4星以上(自己很喜欢的或者经典的)再看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比如我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书,每本都看了2次以上,一些比较经典的理财书(比如《30年后》)我就看了2次,第二次就要精读,更深的和生活结合,对现有生活有实际的参与意义,将书融入生活。
2、先看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骨架。上李欣频老师的书,她这么建议大家:看书先看标题书名,想象自己,想象自己是作者的话,会如何编写目录体系,;然后看目录,想象作者如何展开话题,如何将骨架填满肉。
3、序言可以先仔细看一下。好的书序言一般都精彩,可以以通过不同的视角认识作者的思路,更加客观。
4、从头开始,一口气看下去。尽可能一次看完一本书或者一个章节,就我的经验:思路一旦被打断在集中起来就需要很长时间,进入高度集中状态是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而频繁的切换任务,总从中断的地方开始看,注意力很难舒畅的连贯下来。所以一口气读下来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5、遇到不喜欢或者觉得艰深的章节可以越过。太艰涩的书或者章节,需要一直停顿的、不能理解的书,没必要强迫自己阅读,你和这本书目前频率不搭,干脆试试别的频率把。全书看完再回过头看,或者干脆不看了。一些日本书写的极其啰嗦,直接看标题就好,内容完全可以忽略。如:《杠杆时间术》
6、目光快速掠过书,形成画面感。大多数书都不需要一字一句的慢慢看,细节完全可以掠过,比如我看书就很少记得人名和地名(地理历史书除外)。小说类可以在脑子中形成电影一般的画面感,优美流畅的句是有画面感的,如同流水高山,云朵飘过。这样速度会非常快,“看电影”比看文字要简单快速的多。翻译的不好的书就很难形成这种感觉,总有生涩之感。
7、随时记录重点。如果是纸质书,我手头随手有一支笔来划重点,于自己实际有关的感受,随时记录问题并思考,这就是这本书和生活结合最紧密、能收益最多的地方,加深印象。这点kindle就非常给力。
8、一定一定要输出。即使是摘录的句子和段落+简单总结,也要输出。思维导图对于方法、逻辑思维的书很适合,但我用起来还是觉得很不爽,一边读一边化导图的,读书流畅性体验很差,所以不适合目前的我。还是更喜欢文字的总结和体会。
9、合适的状态,合适的书。精神充沛饱满的时候,可以选择严肃耗力的书,如历史、哲学、方法论等,啃起来容易一点。累了就选择轻松的读物:各类小说,游记,生活类等。如《环游台湾》《断舍离》都是不错的选择。看书也是要根据状况而定,总啃艰涩的,容易审美疲劳,“不举”。总读三流读物,轻松是轻松了,但是学到的东西总是有限,我们阅读如果只停留在消遣层面,那就有点悲哀了。
10、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很重要。每天都留出一部分时间去阅读,让身体有一个惯性,始终让头脑保持一个活跃的状态,而不要立志一口气读完多少本,过几天又放弃一页也不读了。稳定才能持久,对吧。
11、广泛阅读很重要。偏食毛病得治疗。不要只读某一类型的书,要多多开拓思路,尤其女孩子,思维比较薄,不够大气和开阔(这是我自己的毛病),喜欢一些悲伤和憔悴的小情调,这不是不好,只是我们不能只看自己熟悉的区域,而不去探索其他未知,这会让我们错过很多。
愿大家都能享受读书的美好,享受人生的美好,在书中汲取力量,在书外的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
正如《岛上书店》中说的:“我们并不完全是短篇小说。到了最后,我们是作品全集。----期待我们的“作品全集”。
她理财——让赚钱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