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大厦建立于史前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肥沃土壤之上。 史前文化代表性的器物即西部 的彩陶和东部的玉器, 由于其长达数千年的发展, 由工具型功能性玉器上升为礼仪文化性玉器, 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

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对彩陶、玉器的真正功能及其涵义的了解, 尚属极其浅薄的层面, 仅从考古学角度要求,对其诊释每每难得要领, 不能令人心悦诚服。如若想了解彩陶及玉器的社 会功能,必须做多层次的还原工作,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的饮食男女之需求是作为人的最 基本的生理活动和生物本能, 尤其食与性的两种机能和两大欲望,对人、人群、家庭、社会的影 响至深至广。

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将食与性做了化妆和包装处理, 美化或神化了人类食与性的两大纯动物性机 能使其穿上各种款式的华丽外衣, 与其本来面貌相去甚远, 而模糊了人们的视 觉及思维甄别能力。 使今人有如雾里看花,是非难辨。 加之文献记载的不完善, 客观上误导 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是我们很难接近远古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所见的兴隆洼、查海、红山、河姆 、马家洪、裕泽、良诸、大地湾以及齐家等玉文化,全系经过包装了的文化现象,距离原始状态已甚遥远, 今人几乎不能辨识。 在那时不少玉器也不外是巫现手中的神器, 上面有卜词或咒语等契刻符号, 也只有掌握祭祀特权的巫现才 能解释,广大的社会成员只有听其任意摆布和虔诚祈祷的义务。 中部与西部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及其各 种“ 图案” , 也同样是巫观的专利, 与广大的一般成员是无缘的。上述这些我们尚不理解的事物也正是中华文明大厦的深层 奠基石。

作为文明曙光在望时刻的齐家玉文化, 其所用玉料大多为和田玉, 它承前启后、兼收并蓄,融会东西两种玉文化传统, 成为中华文明最直接、最坚实的一块奠基石。 可以这样说, 中华文明是远桃中西部仰韶彩陶文化和红山、良诸玉文化, 直接吸收了龙山玉文化, 尤其是齐家玉 文化养分融会铸造成功的。这在三代均可找到其有力线索, 尤其是西周玉文化中包涵的齐家玉文化基因则是更为鲜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