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补记,但是考虑到一直以来的状态,也只能如此了。
上周,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对18年9月份以来的内部用户主观建模分析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之所以说是初步的结果,是因为自己最初设想的是用于预测的心理动机分析,为此从九月份开始墨迹到了年底,才不得不忍痛割爱承认自己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了。开始的时候自己依据数据集的心理特征说明进行建模分析,结果发现所得结果根本无法利用异常检测的方式识别;后期(12月份)想起应该充分利用机器学习分类器的能力,于是结合了之前的KMeans+OCSVM建立了复合的检测识别方法,由此得到的分类结果总算针两类攻击场景有了不错的召回率和可以接受的整体误报率。此次研究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有:
- 心理学领域研究十分复杂,因此引入时需要特别谨慎,如同此次,即便按照论文数据的官方说明依旧无法建立有效的心理模型;
- 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是论文的需要,既然不是重点,没有必要在该步骤做的尽善尽美,争取先有一个保底的,然后如果有余力或者需要再修改;
刚刚CLJ微信联系我说Y老师说我今年再发一篇客观的就可以毕业了,心中有些吓一跳。我不是有一篇CCF-C类的客观检测了吗?因此,有两种可能:
- Y老师认为至少需要一篇主观一篇客观小论文的支撑,大论文的三个研究点才说的过去,上次Y老师跟我说已经够了,专心写大论文即可;
- 这次Y老师变卦了,觉得我的那篇论文不够,于是让再发一篇;
上述情况中,自己的应对策略为:
- 优先完成大论文的工作以应对三月初的预答辩;
- 将大论文的工作作为小论文发表,如此便再多一篇小论文;
- 余力则将主观检测的工作作为小论文发表以增强心理模型的说服力度;
未来
心中有些凉,也有些迷茫。之前自己迷茫如果今年毕业如何选择接下来的事业呢?而现在自己则开始有些担心是19年夏天还是冬天毕业。
和父亲闲聊,了解到不同人成功的道路,有的人靠机灵能干,给领导当秘书一发不可收拾,还福泽及妻子;有的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就是为人好,群众基础好,也最终得以上位。那么自己的道路在哪里呢?
自己需要花时间用心思考。
作息
老生常谈了,最近发现又开始掉头发了,想起诸多熬夜的后遗症,因此赶紧刹车收住,晚上12点前务必休息,逐渐提前到11:00-11:30休息吧。
而最近最为拖沓,一篇11月份签名的文章整个12月都没投出去,结果还不如自己的预期。除去每日的日常之外,每天需要定量工作,否则真的难以完成。
看自己第二周能否将融合方法搞出来呢?自己明面上论文要求已经达标了,那么接下来先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的融合研究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2770/1bc50a06a46bc73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