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原名王士禛,雍正皇帝继位后,为避“胤禛”讳,称为王士正。到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下诏改为王士祯。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1660年,26岁的王士祯下扬州挂职推官。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四年(1660-1665),是王士祯在扬州任推官期间,这段时间只有5年,但却是其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时期。
绝代销魂诗人王阮亭--扬州时期作品解读
从地理环境上说,扬州位于长江边,既是风景胜地,又是古代名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五年当中,作者游金陵、过江口、游苏州、泛太湖,历尽江南名胜古迹,广泛结交名士遗民,这番经历对其影响极大。从创作上说,作者刚进入成熟期,年少才茂,英气勃发。正是黄金时期,所以佳作泉涌,妙思如珠。扬州这5年,共编诗集11种,包括《过江集》《白门外集》《入吴集》《阮亭诗集》等,若是统计,占其一生作品的1/5。毫不夸张的说,扬州时期是王阮亭一生创作的巅峰时期。
扬州时期作品有几个普遍的特点,值得注意:
1山水等自然景物描写的多,几乎遍及所有题材,充分体现的诗人爱好自然,借自然抒发感情的特性。
2抒情性强。
3始终刻意修饰的痕迹很少,自然动人。
绝代销魂诗人王阮亭--扬州时期作品解读
这些特点都是神韵诗的一些基本特点,从继承前人的角度上说,作者效法的唐代的诗风。区别是根据自己的特点综合融通,表现出了一定的个性特色。这一时期的诗大致可分为怀古诗、山水诗和赠答诗三类。
古诗是扬州作品的重要部分,约占诗总数的1/10,怀古时绝大部分是属于与现实拉开距离的作品,他们不直接与现实直接联系,而抒情的重点又恰恰存在兴亡感慨方面,举一首最具代表性的来看一下:
年来肠断袜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秦淮杂诗》一
清顺治十八年(1661),王士禛在扬州任推官,有事往金陵,居秦淮之侧,作《秦淮杂诗》一组二十首,所咏皆秦淮之事。本诗为组诗的第一首,总写到秦淮河的感受。首联突兀而起,写诗人在金陵秦淮河边的一种低回哀婉的情愫,“秣陵”,秦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即今之南京。诗人来到秦淮河,直述其“肠断”、“梦绕”,把个人的情感赤裸裸地袒露出来,依之常理,没有牵肠挂肚的伤心事,不能“肠断”;日无所思,“梦绕”亦无从谈起。但诗人因何念“年来肠断秣陵舟”,又何以情牵梦绕于秦淮水上楼,诗中并不明示,下一联反转以写景衬托此情:“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烟雨迷蒙,乃是江南春色的一大特征,但“十日雨丝”,是否由给人以“淫雨绵绵”之嫌呢?不同的心境感受自然迥异。诗人的感受即十分奇警:原本给人以特殊美感的浓浓春景,此刻在他眼里却如“残秋”一般让人倍凄冷了,强烈的反差,愈加映衬出诗人在秦淮河畔情绪的低落凄哀,使得整首小诗韵致浓郁,愁肠千回。
绝代销魂诗人王阮亭--扬州时期作品解读
王阮亭的山水诗严格来说应该称为山水游记诗,占诗总量的1/3,是作者最具特色的作品,也可以说代表了神韵诗的最高成就。他的山水诗注重描写感觉,而轻于再现景物。他的山水诗中,有朦胧境界的一部分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的神韵,风格历来为人们所称赏,举几首来验证: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江上》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树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烟雨迷蒙,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辽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非常激赏,足现其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三、四两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时间、环境,更随意点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江图,简洁洗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先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
鹅儿湖北烟初暝,背指明霞几缕红。
--《即事》
此诗题为“即事”,写的是即目所见的湖景。时值初夏,湖面一片丰满硕大的荷叶,中间簇拥着无数清香四溢、亭亭玉立的荷花,一阵风过,荷叶轻摆,仿佛掀起一层厚厚的碧色波浪。“田田”一词在西汉乐府中就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除非你亲眼见过江南的荷塘,否则难以想像它表现的那种荷叶相连相靠,自在自足的神境。第二句写湖中的小舟。高高的荷叶隐没了小船,不驶到近处,根本看不见。诗人用了一个“出”字,它把“莲花过人头”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前两句是泛写,后两句才是重点刻画,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般人们称诗歌的简笔勾勒为白描,其实白描正可分为泛写和特写两种。黄昏时分,暮霭渐渐升起,湖面不觉转向暝色,此时天空尚残留着几缕红霞,霞光反折下来,湖面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红雾般的折光中。末了一句写舟人动作最为传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舟人们正在交谈,其中一人用手指着天上几缕火红的彩霞。诗人在描写时,特别点出了动作的方位,意味深长。渔人们在捕鱼,并没有为欣赏彩霞而停手转身,背着身指是很自然的,这是其一。霞光四映,无处不有,看见身边的彩光,自可想像天上的彩霞,这是其二。其实渔人们对这幅美景早已熟悉,不用看就知道,知道了还是忍不住要赞美,这是其三。诗人在描写这个画面时,对这种生活是太熟悉了,熟悉到默契的程度,所以能抓住这最有韵味的动作,来精确传神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绝代销魂诗人王阮亭--扬州时期作品解读
王士祯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交际面相当广泛,他的赠答诗感情都很真诚、深厚。这一首《访纪伯紫》,颇具神韵:
闲踏春泥着屐来,烟波百折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径,门外野棠花乱开。
这首诗没有正面的描写诗人这位朋友的形象,也未叙述二人见面的情景,只是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因为隐居有情趣的友人已经跃然纸上了。
绝代销魂诗人王阮亭--扬州时期作品解读
扬州期间是王阮亭创作的丰收期,也是神韵风格全面开花取得很大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奠定了王士祯在清初诗坛的领袖地位,也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