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并非真实
我们虽身处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我们每个人都戴着独特的滤镜看待这个世界,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非真实的主观世界中。
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我们会对客观世界产生不同的看法
心情良好时,我们会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是遭遇暴雨,也心觉痛快,觉得这是难遇的美景;而心情欠佳时,我们会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即便是身处仙境,也只觉这是虚无之物,不过是一时的艳丽。
吃饱喝足时,即使是面对山珍海味,也觉索然无味;而饥肠辘辘时,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调动味蕾,直呼“真香”。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从小浸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善意的,愿意向世界付出自己的爱;而从小只身于荒芜的沙漠里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敌意的,只求保全自己,封闭自己的内心。
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里,可能更倾向于认为金钱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生活在不被认可的环境里,可能更倾向于认为名誉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环境里,可能更倾向于认为遵循本心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生活在道德感很高的环境里,可能更倾向于认为无私奉献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
大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基于上述所说,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不是绝对客观且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大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因为,换位思考其实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你脱下自己的“滤镜”的同时,戴上他人的“滤镜”看世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而且理论上讲,即使你这样做了,也很难或者说几乎不能够做到与他人看到的世界完全相同。
尊重与理解每个人眼中的不同世界
这也就导致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出现互不理解的情况,因为双方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自然认为这世界就是这样的,你怎么会这样想?
例如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由于在父母那个年代,物质相对不充足,所以他们更可能觉得稳定的环境是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基础。但如今的孩子生活的时代,物质相对充裕,信息更为开放,也因此他们觉得在这个世界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更有意义。于是这就常常会导致家长与孩子就自己的人生发展上产生矛盾,父母可能觉得工作,稳定、待遇是第一位,而孩子却更倾向于自己个人的喜好。
既然我们很难做到看到他人眼中的世界,那至少我们得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眼中的世界。别人所追求的事情,在你看来微不足道,但那不过是在你的世界下的结论罢了。有的人终其一生追寻金钱,有的人拼尽生命救济他人,有的人佛系人生安稳度日,有的人逍遥自在浪迹天涯……
其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觉得自己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或是觉得他人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前者会让你固执偏执,自我封闭;后者会让你迷茫焦虑,自我否定。坚持自己的世界同时,尊重他人眼中多样的世界,这或许才活得洒脱自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