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似乎是人的天性,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便利人工的发明呢?
我有一个读小学的外甥,不管是他爸妈还是其他长辈,想要吩咐他做点事情都难于登天,他的口头禅就是“人都很懒的”。
回顾年初制定的习惯养成计划,刚开始几天踌躇满志,持续挺好,后来被什么事情打断了一下,现在搁置快一个月了,我也不禁问苍天“难道我真的很懒?”
今天在得到app查资料的时候,偶尔看到一个知识点,让我一下豁然开朗,从此对于懒惰和人性的关系我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清晰了行动方针。
消费心理学中有两个现象:
一是选择越多,购买越少;选择越少,购买越多。比如,面对24种口味的果酱,消费者的购买率只有8%,但如果只有6种口味,购买率就有33%。
二是规则灵活接受度高,规则严格完成度高。比如,还是卖果酱,商家做一个8折优惠的活动,卖的是8次卡。一种是规则灵活,对每次来买的时间和口味没有要求,另一种是规则严格,要求第一次买芒果味,第二次买草莓味,第三次买苹果味……结果呢?规则灵活的卖的卡多,但规则严格的消费次数多。
引申一下,这一原理也可以用在自我管理之上。比如,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要越具体越严格越好,这样才更容易完成目标。你跟自己说每天学习英语一个小时,就不如说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英语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是先背单词20分钟,再练口语20分钟,再写作20分钟……这样严格的效果更好。
就看了上面这个知识点,我知道了,我们其实并不懒。你看,这么严格的规定我们反而能乖乖照做,这一点都不懒嘛
再来看“福格行为模型”,行为 = 动机 + 能力 + 提示。这没有一个因素跟懒惰勤奋啥的有关系。
因此,我想到,人的懒惰,其实主要是懒于思考,而非懒于行动。懒于思考,这是大脑的本能,是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果,少思考就能减少大脑负担。上面说到消费心理学中“选择越少购买越多”的现象,也是因为选择少就减少了大脑的决策负担。
有了这个启发,我有点小开心,我不懒,我外甥也不懒,整个人类也不懒。行为是可以设计的,只要搞定动机、能力、提示这三个因素,每个人都能变勤快,我们会乐此不疲,我们会养成自己想要的好习惯。
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停止自我评判,懒惰、拖延、没用……这些自我指责只能让我们原地打转,焦虑抑郁。
如果你买了一套DIY衣柜回家,按照图纸却怎么都组装不好,这时候你肯定会大骂衣柜没有设计好,或者图纸没有画好,而不会停下来一个劲的指责自己。但是,我们自己这台“机器”,如果出现了问题,你却经常只会想到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伙计,你没有问题,是设计的问题,跳出来重新设计一下就ok了。
——以上是两个月前的思考。
今天复习华衫老师讲的儒家思想,对上面的思考又有了更新。
华衫老师介绍了养浩然之气的三个方法:配义与道,集义而生,勿忘勿助。
然后我跟福格行为模型对照一下,发现完全可以中西汇通,下面说下我的发现。
1.配义与道,强调的是动力,你要做符合道义、符合志向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华衫老师喜欢用“志向”这个词,我也觉得比动力好,他提醒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
- 我的志向是什么?
- 我怎么能把事情做好?
- 我把事情怎么做得更好?
志向是最大最长的动力,多数人还没有到这个层次,一般人的三大动力,名利心,征服心,好胜心。
名利让人快乐,但是名利心太重就会迷失,最终欲壑难填。征服也不会适可而止,你会做大做强,直到崩盘为止。你越是将迎意必,就越容易拔苗助长。
所以华衫老师提醒我们一个终极问题:你到底要什么?
他给出答案:我们最后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满足,愉悦,还有内心的平静。
但这三大动力人人都有,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怎么办呢?华衫老师的办法,将自己的名利心征服欲好胜心引导转移到别的地方,比如他转移到了写书上面。
这叫做鱼跃区的转移或者叫舒适区的转移。我们要修炼的是转换舒适区。
注意,这个观点与福格行为模型研究出的行为原理是一样的,就是“人只能在快乐的时候才能把事情做好”,志向(动力)带给我们的必然是快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华衫老师说:看自己是不是舒适快乐,这也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的志向、使命。儒家哲学就是将正道、仁德当做自己的舒适区,愉悦区,快乐家园。
2.集义而生,强调的是能力。福格行为模型说“能力越胜任越可能行动”,“集义而生”也是强调每天做一点,而不是一次来个大的。
曾国藩说:日日不断,滴水穿石。微小的行为,累积起来就会量变发生质变。
3.勿忘勿助,强调的是提示。日日不断,滴水穿石,每天不能断,这个好理解,但每天还不能多做,是为什么?
儒家是这样解释的,你多做了,就是有了期毕,也就是你想快点完成,你想快点结束,你在看重结果,这就从志向跌落到了名利心、征服心、好胜心,你越是将迎意必,就越容易拔苗助长。
这里有一个窍门,对结果没有要求才能坚持。所以,你多做,不但会动作变形,还很难坚持。因为你能坚持的是你的本分,使命,志向,价值观。
我喜欢华衫老师提出的“吃药三原则”,药不能停,药不能换,药量不能减。
最后,分享华衫老师的成功学:不要愿景,只要使命和价值观,不要理想,只要志向,专注坚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是我的儒家成功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