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发展的两种方式。
这是《福格行为模型》一书,精读分享的第32篇。

在《福格行为模型》一书中,福格博士一直强调,简单才能改变行为,所以他提倡使用微习惯配方,从最简单的行为开始。
在这一点上,张伟已经没有问题了,有很多微习惯已经开始了。
现在,张伟比较困惑的是,他的愿望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为,那么,如何从微习惯开始,最终能够成就自己的理想习惯呢?
在阅读了《福格行为模型》第六章后,张伟有了答案。
福格博士提出,习惯从微行为开始,最终发展为你想要的行为,通常有两种发展方式。
一种是生长 ,一种是繁殖。
生长类习惯,是指习惯会像植物一样,可以自然长大,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张伟最开始的习惯只是沿着小区快走一圈,也就是600步左右。后来,这个习惯发展为沿着小区快走十圈,每天都要快走6000步。
最开始的时候,张伟的阅读习惯只是每次阅读一页。后来,这个习惯发展为每天阅读半小时,会看到几十页。
张伟发现,生长类习惯的特点是,行为的本质没有变,但自己做得更多了,也可以说是习惯长大了。
繁殖类习惯,是指习惯会像植物种子一样,不断繁殖,最终可能成为一个树林。

张伟最开始的习惯只是上车点火后,打开喜马拉雅APP听书,这个习惯很难生长,它发生的时间点是明确的,但是它可以繁殖,催生其它习惯。比如,因为听书,张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张伟又产生了在自媒体上分享自己读书心得的习惯。
张伟发现,繁殖类习惯的特点是,这个行为没法做大,因为它的时间点是确定的,但这个行为会激励自己产生更多相关的好习惯,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习惯播下了种子,繁殖出了更多的其它好习惯。
张伟注意到,自己的大大的愿望,往往会是生长类习惯与繁殖类习惯的混合体,所以在行为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两类习惯的发展特点。
以自己的愿望“减重”为例。
减重需要管住嘴,迈开腿。
张伟养成了快走的习惯,从600步到6000步,这是生长类的习惯。
张伟最早养成了晚餐不吃主食的习惯,后来,在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又催生出了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催生出了多吃蔬菜的习惯,催生出了多喝水的习惯,催生出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可以自然而然的繁殖出很多跟健康饮食相关的习惯。
而所有这些生长类习惯与繁殖类习惯都是在推动张伟向着减重这个大的愿望去前进。
因此,如何将微习惯发展为大大的愿望?我们可以从微习惯开始,然后让习惯像植物生长一样长大,也可以让习惯像植物种子一样繁殖,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组合,将小小的行为发展为大大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