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看东北人与广东人

我看东北人与广东人

作者: 青茂林 | 来源:发表于2020-09-13 09:52 被阅读0次

        科学探索,以及所有的学问,基本都是在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有些结论可以通过数理逻辑来推演,有些需要科学实验来验证。复杂系统,比如医学疗效,就要通过双盲实验来排除心理暗示和人体自愈的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就更复杂。

        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就会把太阳东升归因于公鸡打鸣。比如,有些人不清楚中国改革开放这四十年进步的原因,就会盲目地“厉害了”。

        最近一篇文章《辽宁一市委原书记:跟广东官员比 东北官员差在哪》又刷屏了。早在2018年,黑龙江发生了毛振华亚布力视频和雪乡宰客事件,关于东北人怎么了,网上就炒的很厉害。

        这些年东北经济衰退,每每有点什么事,人们似乎都能分析出几条问题的原因。其实,这和人们都能总结出马云为什么能成功的理由一样,都是事后诸葛亮。

        人们往往选择射中靶心的那支箭,从角度到风向、从训练到素质,洋洋洒洒一顿分析,完全忘了同样情况下,有些箭飞向了天空,有些直接栽到了地里。

        一些评论把问题归因于东北干部不行、东北人不行,等等。作为黑龙江人,总觉得这些评论有失偏颇,忍不住想抬杠。

        讨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涉及地域经济、官僚主义以及人的问题,这其实超出了我的能力和专业,我写这些不过是自说自话,但这是我卸载焦虑,获得内心平静的办法。

        一、我对经济的认识

        我一向不懂经济学,对于这种很难定量和实证的东西,我永远学不明白。就像我中学时,政治课一直学不好一样。因此,有时朋友在群里讨论经济问题,我就很少插话。不像说起科普问题,我比较有把握。

        我从来没买过股票。我总是把股评家和风水先生、算命的划为一类。如果谁能预测股票和未来,就不用靠给别人股评和预测混饭吃了,自己就是巴菲特。

        有个人的比喻很贴切:股市就是一口无限大的一锅汤,每个人都在拿勺子品尝汤的咸淡,淡了加盐,咸了加水,最后谁也无法控制汤的咸淡。有时候,已经很咸了,但是大家还是都在加盐;或者已经很淡了,还都加水。

        虽然不懂经济,但我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决拥护者,因为这是近代历史已经实证的东西,还有博弈论之类的研究做基础。

        经济学家里,我最赞同张维迎,因为他的文章通熟易懂,没有废话。他有一篇文章《市场经济最道德》,对我启发很大。我是一个感恩的人,每当我为现代社会的物质丰富和生活方便而感到幸福时,我总是默默地感叹:感谢市场经济!

        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有太多的原因,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等,几本书也写不完。但是,追溯世界历史,就会发现一条基本规律: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有赖于人的思想、财富、劳动的自由交换。凡是能实现这一条件的地方就一定繁荣,反之就一定落后。

        这种交换的便利和自由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不便的交通会阻碍交换,比如偏远山区;战争会阻断这种交换,比如中东地区;错误的国家政策也一样,比如,明朝的海禁、抑商,我们国家四十年前,以及我们现在的一个邻居。

        二、东北的地域经济

        东北的问题,根本上是一个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转型和资源型经济地区的资源枯竭问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过这些事。

        1、东北现代意义上的发展,始于俄罗斯建设中东铁路(包括哈尔滨至旅顺德南线铁路),铁路建成后,东北是连通欧亚的交通枢纽,当时哈尔滨有23个国家的领事馆,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小巴黎)。

        这时候的繁荣,算是市场经济,因为是交通枢纽,就像旧时代的码头,现代的港口,人们用脚投票,引来世界各地的冒险家和逃难的移民。

        就像广州,在两广地区是三江汇合口,对外,是欧洲商船最近的一个港口;也如上海对外是港口,对内有长江。这是贸易交换的前提。

        2、在日本殖民时代,由于苏联的建立和战争的原因,交通枢纽的地位已经不存在。但日本军国主义通过掠夺和剥削,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以此来支撑战争的运转。那时的经济是在东北亚区域内的部分自由贸易,是一个畸形发展时期。

    (后来苏联抢在日本即将投降的时候,进入东北,拆走了很多机器设备)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又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中苏交恶,国家把很多东北很多工厂迁到内地,即三线建设),这套工业体系,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是和苏联一样,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基础的(曾经有人想否定改革开放,为下岗工人工人喊冤,其实更可怜的是中国的农民)。

        这套体系,也不是靠自由贸易维持的,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4、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那套工业体系已经很艰难。但由于是“共和国长子”和共和国的骄傲,迟迟舍不得改革。那些大企业的技术骨干逐渐都被南方民营企业挖走了,剩下的人成了潜在的上访人员。

        5、在国家加入WTO以后的高速发展期间,黑龙江的发展速度也不错,但是主要还是依靠资源。但是现在石油枯竭了,煤炭去产能,森林全面保护,一棵树也不让伐。

        6、黑龙江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但是卖粮食不挣钱,没有税。2018年,国家也不再保护价收购粮食,因为库存太多。这几年黑龙江已经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号召,不再追求产量,而是打有机绿色的牌,延长粮食产业链。

        (今年的国际形势,让粮食安全问题又成为头等大事)

        这些年黑龙江省也力求延长煤炭和石油的产业链,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的五头五尾”: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克服经济学上的“资源诅咒”现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7、东三省周边是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和穷得尿血的邻居。如果东北的邻居是日本或韩国,则又是一种情形。

        三、环境、制度与人

        历史上无数的事例表明,无论东北人还是南方人,河南人还是河北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人性都是一样的。

        任何以整体代替个体的描述都是轻率的,比如母亲都是伟大的,青年都是有朝气的,东北人都是懒惰的、河南人都是造假的、黑人都是愚蠢的等等。

        在不同制度以及自然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选择有所不同,但都是趋利避害的。

        也就是说,制度和环境,以及由这两者形成的文化,决定人的行为。

        那些革命老区,无论清朝还是民国,无论人民公社还是改革开放,都还是相对贫穷。同样在发达省份,粤北发展就落后很多;山东的西部,我的老家,现在还是很穷。

        原因也简单,缺乏对外交换的资源和便利。

        加拿大的主要城市都集中在与美国接壤的大湖地区。无它,就是与美国贸易便利、气候相对温暖。

        但美国铁锈地带最初指的也是五大湖附近。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因为水运便利、矿产丰富,因此成为了重工业中心。自从美国步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之后,这些地区的重工业纷纷衰败。人们纷纷往南部迁移。

        不知道美国人有没有写《大湖地区的人和加利福尼亚人的差别》。

        当然人们也能举例说明,好的制度,把英国罪犯改造成澳大利亚公民、把古巴罪犯改造成迈阿密公民。

      所以,环境很重要,制度也很重要。

        新加坡发展,和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有关,李光耀创立的制度也很重要。作为开放前大陆长期的对外窗口,香港的特殊位置,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而香港完备的法律体系,也造就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经商环境。

        《跟广东官员比 东北官员差在哪》一文里例举的东北人的问题,确实都存在,但原因和结果,恐怕是弄颠倒了。

        说东北衰落是那些官僚造成的,不如说东北的自然环境和制度引起的衰退,造就了那些官僚以及落后的文化。

        把广东、浙江的干部派到东北,不会改变东北的局面,只会把这些干部改变为东北的官僚。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富可敌国,而粤东粤北粤西都相对很贫穷,这同样都是广东人啊!按着《跟广东官员比 东北官员差在哪》一文的逻辑,把珠三角的干部派到那些地区去,问题就解决了呀!

        还有,一起设立开放的特区,珠海发展不如深圳,汕头还不如珠海。

        其实,同样级别的干部,从落后地区平调到发达地区,是一种重用,在发达地区,干部更容易出成绩,说话腰杆也硬。发达地区的人们似乎也能对落后地区的人指指点点。

        历史上,谋个地方设立或自然形成了一个水陆码头,成为商业集散地,商人来此交易,当地一定会繁荣。同时,来这里当官,就是一个肥差,皇上任命谁来,就是一种信任和奖赏。

        如果后来,旁边修了铁路,不路过这里了,而是把附近一个小村庄作为铁路中转地(比如哈尔滨、石家庄),原来的水运码头就废弃了。

        这时候皇帝(中央政府)无论派谁去,也无法“振兴”原来的城镇了。朝廷只会把重臣派到新兴的城市任职,因为那里的管理对国家、朝廷更重要。

        失去了某些外在的因素,那些过去觉得自己挺不错的人,会发现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极其有限。

        地图炮和种族歧视者是一类人。国内有人分析底特律的衰败是黑人造成的,也是归因错误。底特律的衰败,除了产业原因,最主要的是美国强大的工会阻碍了人们交换劳动的自由。同样,美国一些极左的政策也会降低人们(包括黑人)交换劳动的意愿,谁都想不劳而获。

        如果说东北老百姓不行,而那些跳槽(移民)到发达地区或国外的东北人,发展的都很好;每年还有大批东北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去发达地区发展。

        毛振华视频和雪乡宰客事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多讨论,就是因为东北经济衰退,人们都想找原因,出了这两件事件,人们都认为找到原因了,都认为自己可以评论一下。

        在全国各地,各种矛盾都有,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仅仅是吃饱饭的问题,而是追求公平的问题,青岛也有天价虾,云南、海南,以及香港、台湾也有黑导游。曾经的“重庆模式”,对企业家来讲,简直就是恐怖,但重庆的发展一直是高速度。

        这种找原因的逻辑,和中医所谓疗效的证据一样,不过是把天亮的原因归因于公鸡打鸣。

      有些记者也喜欢到东北地区找“原因”,因为这种找法很简单。

        四、关于东北人才流失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并非什么坏事。

      人民自由迁徙、人才自由流动,是中国改革以后的进步,是现代自由市场的先决条件。

        2020年3月30日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等等。

        我们自己身边的孩子,只要有较好的专业能力,都是鼓励去发达地区发展。就像发达地区送孩子出国一样。

      剩下的人,一部分人选择考公务员,不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吗?有什么可吐槽的?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啊!

      看有关资料,这几年,过去内地的一些名牌大学,比如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也包括哈工大,人才流失的都很严重;而过去水平很一般的大学,比如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却吸引大批人才,发展很快。上海的位置(户口),上海对大学的投入,是上述地区没法比的。并不完全是那些地区不重视人才,也不是这些地区的校长不如发达地区的校长。

        五、关于转移支付

        很多内地人,尤其是发达省份,对国家转移支付很有意见。因为黑龙江是接受国家转移支付最多的省份,在有些评论里,好像是黑龙江人都很懒,要靠其它地区养活着。

        1、黑龙江国家给的钱最多是事实,但其中很大比例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农田水利、农业补贴。这是国家对黑龙江的要求:保证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所要付出的代价。

        2、黑龙江已提前进入老年社会,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和缴纳养老金的人数之比,是全国最高的。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地区,黑龙江有大批退休养老人员,但却没有新兴工业承接养老金的上缴。

        也就是说这些问题是历史的延续,不完全是现在能工作的人懒,而是有工作、能交养老保险金的人少。

        3、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国家的转移支付也是国家整体运转所必须的,并非发达地区只付出没有回报。黑龙江很多退休人员,把子女送到发达地区就业,把毕生的积蓄给子女在发达地区买房子,去发达地区给子女看照看孩子,把退休金花在发达地区。另外,黑龙江退休人员把退休金花在海南三亚的也不少。

      六、关于发展的想法

        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提出意见,恐怕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智库也未必能提出可行办法,何况还涉及体制问题。林毅夫提出一个方案,还不是被很多人嘲笑。我讨论这个,纯属瞎操心,但既然思考了,就想到哪儿,说到哪里,反正也没人把我的话当真。

        1、“振兴东北”好多年了,效果没看到。不知道广东有没有“振兴粤北粤西粤东”的说法,不管有没有,广东的地区差距依然存在。

        说投资不过三海关,应该是一个企业家理性正确的选择,即使没有官僚体制问题,由于天气寒冷,这里建造厂房的成本要高出南方很多,同时由于没有配套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原材料要一千公里以外的渤海湾运进来,产品也要一千多公里运出去。

        2、东北首先保证的是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只要依法办事,人才知道往哪里流动。

        东北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本不该养活这么多人。我曾经胡思乱想,如果黑龙江的3800万人口能降低到800万,同时保持好生态环境,黑龙江就会像北欧一样美丽富饶。

        就像广东解决贫富差距的办法,恐怕不是“振兴粤北粤西粤东”,而是进一步发展珠三角,让山区的人都走出来,并能在珠三角扎根落户。

        3、政府管理人员,应该与当地经济、纳税人口相匹配,黑龙江财政供养人员与纳税人的比例,在全国可能也是最高的,是需要解决的。

        机构改革,就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在东北把现有财政供养人员砍掉一半,留下一半,应该比较合理,虽然很难。裁减下来的人员,宁肯用转移支付养着,也比上班不干事(还点灯熬油或者添乱)合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看东北人与广东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rn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