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严肃码匠圈
六 阳生贵己之合理性

六 阳生贵己之合理性

作者: 木子哲学 | 来源:发表于2015-07-11 14:29 被阅读271次

    好仁向善,须先活着。持此论者,在孟子的时代,阳生为代表。阳生即为杨朱。

    《吕氏春秋》曰:阳生贵己。《重己篇》: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意思就是说,人要珍惜保重自己,只有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也不能和自己的生命做交换。生命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

    人为了存在而自然具备眼耳鼻舌身等生理机能和器官。《贵生篇》: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这就是说人活着,就必需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声色滋味等可以满足人的需要,如果取之过多,则无益。欲望驱使人行动,而人之欲望之满足,也要适可而止,否则对身体有害,甚至导致无法存在。《本生篇》: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贵生篇》: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为。

    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人才能正常的存在,因此,正常需求或愿望之满足,会让人快乐或者产生幸福感。《情欲篇》:耳不乐声,目不乐色,口不甘味,与死无择。这就是说,如果正常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则生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贵生篇》: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里更进一步,居然说如果生活的不好,欲望得不到满足,即“迫生”,则还不如死。并且有这样的解释:耳闻所恶,不若不闻。目见所恶,不如不见。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如死。

    以我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来看,以上之论,全然在理。“我”是“自我”和“非我”的矛盾对立统一体,“自我“和”非我“的矛盾运动推动”我“去行动以实现我之需求。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我”才可以存在,愿望理想得到实现,“我”才可以幸福地存在。

    重视自己的生命,重视享受生命,必然重视满足生命所需之利。如此,重生之说必然重私利。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却也容易引起非议。孔孟之徒就曾夸大其词地传言说“杨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孔孟之说,尽在如何成为仁人圣人,至于经济厉害,则无所谓,更不计成本。《论语》:“子罕言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比如关于葬礼。以孔孟仁礼之说,对待活人要仁礼,对待死人也要厚礼,故,主张厚葬。墨家则反对,认为把财富花费在死人身上是很大的浪费,对于活着的人是无益的。现在我们说,两者皆有可取皆有偏颇。孔孟之厚葬,代表着一份追忆感恩之好心,然而不能不计成本,不能浪费。而墨家之说,则不能完全从利益处着想。故,葬礼一事,应该既讲礼,又有节。

    《孟子》有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现在看来,这是因为在古代物产比较缺乏,对于人类而言,首要的是生存。墨阳之说重视生存之法和生存之利,故受欢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 阳生贵己之合理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ru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