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不算很多。现在,家里四组书架,八开门,全摆满了,有些地方还是双层。阳台上装房子的时候封了客厅和阳台之间的门,在门洞里做了一个书架,也装满了,全是双层。孩子的卧室,有一个小书架,孩子的床边有一个两层的书架,也装满了。此外,桌上、沙发扶手、飘窗和床头柜上,还散乱地放了一些书。总数没有算过,和藏书家比起来当然如沧海之一粟,但实际上,数量也已经不小了。
我的书面很窄,主要是文史和法律。书架上有法律书,是有一段我突然很不满于现状,想要去做个律师。准备两年,居然获得了资格。在省里参加完岗前培训,一气买了一大堆律师实务方面的书。后来没有去做律师,这些书也没什么用处,但一直舍不得扔掉,算是对那段经历的一个小小的纪念。有一次,朋友来家里,看看我的书架,说,一看你的书架,就知道你是什么专业的。的确,阅读面太窄限制了我的发展。老大无成,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小时候缺书,常常因为想看一本书而千方百计的向人求借,到了稍微有一点零钱,就大部分用来买书了。我买过很多不值当买的书,看过就不知道放哪儿了,因此没有养成保存的习惯。初中时候,买过一本《李白诗选》,这大约是我第一次买的应该慎重珍藏的书。书里选了二百六十多首李白的诗,每首诗都有题解,还有很详尽的注释。我很喜欢这本书,曾经翻来覆去的看。书很厚,有一次,胶钉的书竟然从中裂为两半。当时正是暑假,母亲看见了,就说:“拿过来,我给你缝缝。”我把书递给母亲,坐在母亲对面,看着母亲缝书。母亲用纳鞋底的锥子在书上先钻一排洞,再用粗粗的白绳线把书结结实实地缝在一起。当时家里人都不在家,只有我和母亲。我和母亲都没有说话。我家院子里树很多,夏日午后,浓荫满地,蝉声喧哗,我心里感到很宁静。这本书我一直带到大学,最后还是丢了。
我开始大量买书是在读博期间。那时候经济上很困难。我读博时和原来的单位脱离了关系,没有工资。当时,有朋友劝我,不要和单位脱离关系,可以领着工资上学。将来即使不回单位工作,这种事也会不了了之。但那时候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总觉得想要通过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担心有一天这会成为自己的一个污点,拒绝了。上学期间,每个月领着两百多块钱的生活费,连饭也吃不饱,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妻子的工资。在此之前,我的父母先后生病、去世,家里没有积蓄,妻子两千多块钱的工资既要维持家里的开支,还要支持我上学,很不宽裕。但是,那时候还是喜欢买书,买了很多盗版书,后来分两次卖旧书,卖掉了两百多斤。这两百多斤书,买的时候花钱实在不少,那些钱,大多来自妻子不高的工资。现在,阳台上的那一架,基本上还是那时候买的。
毕业以后,到新单位工作,新单位每年补助每个博士五千块钱书报资料费,我的钱全用在买书上了,家里的书架很快装满了,再添一个书架,又装满了。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买书的欲望消退了,到现在,我前年的钱还没用完呢。比购书欲望消退更快的是读书的欲望,有时候,站在书架前,打量着一本本书,有好多都没有读过,有些只是随便翻翻,有些连翻都没有翻过。这时候,蓦然惊觉自己正在无可挽回地老去。一个人,失去了学习和成长的欲望,生命开始凝固,甚至退化,可不就是衰老留在生命上的脚印吗?
年轻时很喜欢一个词:坐拥书城。觉得一个人坐在桌前,左右前后全都是书,实在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现在,我也有了一个小小的书城,这才知道,一个人从财产上拥有多少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书带着你在灵魂的世界里开疆拓土。我知道,应该开始读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