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使这个寒假显得略微漫长。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把课堂搬到了网上,教师摇身变主播,网络课堂、在线学习已成为学生在家上学的新常态。 一一题记
静坐思考,线上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导学与助学。导学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助学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消化重点,突破难点。一年级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在上网课时,给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我躲在了幕后,成为了微课堂的掌控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网络给师生学习提供了许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如电视、网校、钉钉、cctalk平台、慕课等可供我们选择,但是这些网络资源不能一股脑地塞给学生,所以在上每一节新课的时候,我至少听三种同一课题的网络课程,然后再选出一节最适合我班孩子接受能力的课堂教学(微课或慕课)。小学一年级书写很重要,尤其是学生学写生字的时候,我会截取微课中每个字的讲解,发给孩子,学生练习写生字的时候,我给孩子们推荐了星空动态笔画,孩子在学写每一个汉字的时候,能够点击该字的动态演示笔画,而且该程序能够反复演示该字的书写过程,强化了孩子对该字笔顺的记忆,真正发挥了助学之力。
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须“胸中有丘壑”,“不打无准备之仗”。根据学校要求,我制定了每周的学习计划,然后推送每天每节课的所授内容,让家长和孩子明白本周学习任务,乃至明白每节课所达成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这一环节投入了我大量的精力,因为每天学习任务的制定,直接决定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我每天翻阅教师用书,查阅目标要求,上网查询本节课相关的资料,研究重点难点在哪里,如何突破难点,如何训练重点,设计出每天的学习任务单,真是绞尽脑汁,当然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关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采用了视频讲解示范(看慕课、微课节选),有的是自己录音或录像。在上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听故事 讲故事》时,网络上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视听素材,我便自己讲故事并录音,发送到班级群,让孩子学会了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针对训练点的落实,在备课时我会把训练点列出来,然后根据微课或慕课中的训练方式,以图片方式展示出来 。孩子可以根据图片提示,在听课时便可以解决图片上的问题,也可以在听完课后,家长参与互动,家长提问图片上的问题让孩子回答并录音,这相当于课堂提问或者是当堂测评,这种方式很好地评估了每位孩子听课的效果,也让每节课的训练点落到了实处。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根据调查,我班共52名孩子,其中23名同学的父母均已上班,孩子学习相关事宜只能等父母下班后辅导,还有9名孩子父母均已上班,孩子完全交给家里其他人监管。骨感的现实告诉我,课堂提问录音上交的时间不能固定,要根据家长的时间自主安排,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就行。
视频会议一线牵,隔空对话爱心连。随着教师用书和学生教材的进一步到位,我在逐渐调整着教学内容和方式。微课和慕课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和学生互动,时常藏在幕后的老师,总觉得有一种课堂的缺失感。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我在每次学新课的时候,采用了和学生视频会议的方式,视频内容多是听学生预习读课文、检查背诵情况、重点难点的检测、安排当天的学习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和孩子进行了互动,减少了距离感,让孩子觉得老师每天都在关注着他的学习情况,有效防止了孩子学习时思想的懈怠。
检查作业勿用愁,网络管家显身手。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方式。我充分利用小管家的网络功能,书面作业拍照上传,背、读作业发录音或视频上传。在网络上批改作业可圈、点、批、注,及时反馈作业效果。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我通过视频、录音或文字说明去解决,个性问题留言评论。每次作业在小管家里推选出1/3的优秀作业供大家学习,然后根据作业质量,采用奖励红花的激励机制,系统每周统计出红花的数量,我利用系统每周颁发一次电子奖状。这一做法的确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一个月来,现在的优秀作业量每天都在增加,优秀作业有时能达到2/3之多,这说明了孩子们都在收获着,进步着,成长着……
疫情总会过去,迎春花已吐芬芳。在这个已是春意盎然的特殊时期,我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学习并适应这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这种方式也会为我今后的现场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