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说又流行出一种新的骗术,据说是一些人又专门研究出针对一些小型的商务公司的骗术,套取他们的薪水,俗称“骗薪”。
有些人听到这里,不禁有些好奇,人家在你这里干活,同样付出劳动了,怎么叫“骗”呢?若是这样讲,到也说的通了。不过,再看看后来这些人做的事情,你便有些明白了。
若是普通的求职者,来到一家公司面试,一般都会向公司如实告知自己之前的学历以及经验,以便公司对于自己的能力有所定性,而这些“骗薪”者,虚构自己的之前的履历,将自己包装成名牌大学毕业,或者“海归”人士,号称自己手下有不少资源,而不少公司一般对客户都十分看重,对于这样的人,他们也都肯定想法设法留住,并且还往往开出不少优厚的待遇。
而这些人所声称的开豪车,背景显赫,资源丰富,名牌大学毕业,也都是他们自己的包装,不少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认真核查,导致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还有些人,一个月内,同时“兼职”诈骗多个公司。并且将骗薪发展成了一个团队,团伙组队干。不过,据这些人交代,到了后来,有些人看到别人骗的比自己多,就觉得眼红,团伙之间还相互“内斗”,这里面也会发生相互举报。其实,仔细想想,要是有这种勤奋,努力找个正经工作,也不愁赚不来钱啊!
这些人往往都是在一家公司做了一两个月就不干了,再换到另外一家,所以隐蔽性比较强,因此很难被人发现。
等到过些天,比如说这些人在公司干了差不多一个月,公司管你要业绩,你拿不出来,这时候,他们又会想到一招,找人冒充。像街上的“广场舞大爷大妈”就成为了他们招揽的对象。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找到那些穿着比较体面一些的,再教他们说一些所谓的“固定话术”,冒充一次给他们几十块钱,来到公司东西转上几圈,若是问关于签项目的事情,再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掉。
在这种人的操作下,很多地方的求职信息都受到严重扰乱和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不少企业损失惨重,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困境。
据一家企业负责人李某某讲,他们有一次单位招了五十多个人,后来发现全都是骗薪的,一个多月时间什么业绩也没有干出来,公司反倒是搭进去三十多万。
所以,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对于每一位入职者认真核查他们的来历,而不是听信他们所谓的信口雌黄,相信这样骗薪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的发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8078/b33da5607753dff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