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人体微生物组是在2017年,主要是应用NGS技术分析微生物生态(群落结构)。后来在这个领域发现许多有趣的是,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剖腹产对婴儿的影响。关注母婴微生物组代际遗传也有商业公司,虽然在学术界还在讨论。
得到的课程越来越多,今天在逛得到的时候看到中科院心理所博士段云峰的《科技前沿·人体微生物组9讲》官网的介绍如下:
课程亮点
- “人体微生物组”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在爆发。
- 段老师是在中科院从事人体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也是科普作家。
- 课程同步前沿科学最新进展,引用的文献资料,有接近100篇发表于2020年1月到5月。
- 帮你在科学的意义上重新认识你自己,你的欲望、你的情绪、你的体脂率都同时受到微生物组的控制。
详情:
人体微生物组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就像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基因组时代一样,人体微生物组的基础设施也是来自一项国际计划: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ttps://www.hmpdacc.org/。
人体微生物组的重要性体现在消化、泌尿、神经等方面,在火热的时候,人们说: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制难寻,肠道菌群。
这当然是有点过分了。在研究范式中,微生物组与人体表型的多用相关性这种无向的研究,就说心情不好会影响微生物组的群落结构,而群落结构也会影响人的心情,但是并不能找到因果关系。举个例子:
因电击而伤心的(假如电击会让小鼠伤心,至少会变得心情差吧),然后把伤心小鼠的微生物组移植到对照组体内,发现对照组小鼠也变的伤心了。如果真的有这个现象出现,我们可以推断是肠道菌群引起小鼠伤心的吗?小鼠之所以伤心还是因为受到电击了吧。那正常小鼠接受菌群移植之后,为什么会变得伤心了呢?这就需要我们检测移植的东西里面是不是有使小鼠伤心的物质,这个物质来自哪里?
而第二组中,对照组的微生物菌群移植到伤心小鼠体内居然治愈了。那这个故事就显得十分有趣了。所以我们一定会把微生物菌群和人类的大脑联系在一起,是有些调节小分子受到微生物的影响。所以微生物组是感受器,还是调节器?
Gut Microbes and the Brain: Paradigm Shift in Neuroscience另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关于第二基因组的遗传问题:微生物组是通过接触遗传的,而不是减数分裂。第一点是宝妈妈通过产道或者母乳“遗传”给宝宝的微生物在宝宝免疫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点是宝妈妈习得的微生物组(基因)是如何遗传的,我们知道如果已经习得的性状不能遗传,那就不能在进化上找到理由。问题是,这是遗传吗?
Birth mode is associated with earliest strain-conferred gut microbiome functions and immunostimulatory potential自卢森堡大学卢森堡生物医学系统中心(LCSB)的科学家与来自瑞典和卢森堡的同事一起观察到,在自然阴道分娩过程中,来自母亲肠道的特定细菌会传递给婴儿,刺激婴儿的免疫反应。这种传播影响剖腹产出生的儿童。该研究的负责人、副教授保罗·威尔姆斯(Paul Wilmes)说:“从流行病学角度讲,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剖腹产出生的孩子比阴道出生的孩子更容易患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慢性疾病。”他的团队已经在开放获取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https://www.gutmicrobiotaforhealth.com/discover-the-human-microbiome-project-through-an-infographic/
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23889.html?foxtrotcallback=true
https://exploringyourmind.com/brain-microbiome-gut-bacteria-human-brain/
https://www.jneurosci.org/content/34/46/15490
Linda Wampach et al, Birth mode is associated with earliest strain-conferred gut microbiome functions and immunostimulatory potent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DOI: 10.1038/s41467-018-07631-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