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成碑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
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犷雄强,字迹显得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西狭颂》书法古朴方劲,刚健整饬,用笔多方笔起收,少作提按,取中锋行笔,兼参侧锋作波磔。尤其是笔画转折处外方内圆,方处棱角分明,圆处刚劲深含拗力。此碑在汉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书法篆意楷形,既严劲又灵动。杨守敬评其"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徐树钧则说:"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
《西狭颂》的线条凝重深厚、朴茂丰腴,用笔逆入平出、缓缓送出、笔笔到位,笔形以方为主、以圆为辅:
圆处刚劲,放出棱角分明看结体,《西狭颂》方正饱满,内松外紧。笔画安排横平竖直,扎实停匀,极其讲究整体势力的对称和均衡。非常适合练习大字临摹。
内松外紧,整体平衡不过,也有人批判西狭颂字,是缺乏骨气,平板缓弱。我认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所以提出隶书八大碑刻这一概念,就是因为隶书的各种不同风格,显现出各种不同的美感。正如人的个头有高矮胖瘦,肤色黑白黄褐。我们可以取其所长,避之所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