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公郑金锋书画呓语(二十三)

作者: 舜公郑金锋 | 来源:发表于2020-05-23 23:47 被阅读0次

                [汉碑隶书习书门径](四)

            汉代碑刻隶书优秀者,不计其数。个性迥异,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用笔方法各具特色。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入手字帖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习书者未来的成就和前程。古代书法家提倡从孔庙三碑(隶书)入手。即《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其艺术水准也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绝大多数人选择从《乙瑛碑》入手,其次,从《礼器碑》入手。《乙瑛碑》是东汉时期的最著名碑刻,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亦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立,碑石现藏山东曲阜孔庙,基书法古朴谆厚,结体雄浑峭健,用笔逆入平去,生动鲜活,字形舒展俊逸,姿态天趣横生。便于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汉碑隶书的基本笔划的书写技巧和用笔规律。此碑是学习隶书最优秀的入手范本。

            临习一段时间的《乙瑛碑》后,便能熟练掌握了隶书的书写状态。然后再选择汉碑三颂(《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学习。目的是拓宽初学者的书法视野,较好的掌握隶书雄浑一路的用笔方法,同时还能开阔视野,陶怡宽广大气的胸怀。三颂碑刻,书法雄伟劲健,用笔圆转遒劲,极富篆意,字形方整疏朗,乃为汉隶气魄之祖也。三颂中的《石门颂》、《西狭颂》摩崖碑刻,其字口较为清晰,而《郙阁颂》摩崖碑刻,整碑漫漶严重,初学者难于辨识字形笔划轮廓。建议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发现的《封龙山颂》替代。清代杨守敬赞其:“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此期可称之谓健胃建脾阶段。

            通过以上三颂的临习,使我们对隶书的用笔、用墨、结构等都有很大把控能为,驾驭毛笔的技巧也会得到日益加强。这时我们的脾胃功能逐渐达到最佳状态,从这时起,我们便可以在千百品的优秀碑帖中选取适合自己口味、艺术风格独特的汉碑,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在临帖初期,由于我们脾胃消化能力,如同婴儿一样脆弱,只能学习像孔庙三碑一类的碑帖。这三碑用笔方圆兼备,藏头护尾,波磔分明,结体疏朗端庄,用笔骨肉勻适,收放舒畅,气息高古谆厚。

            学习汉碑的中期,通过学习三颂,锻炼和提升了我们的脾胃功能,达到了最高水平。这时我们就可以敞开胃口,接纳艺术水平高、适合自己口味的优秀碑帖学习。无论是方整、谨严一类的《张迁碑》、《鲜于璜碑》《武荣碑》、《张寿残碑》等;还是古朴谆厚一类的《衡方碑》、《韩仁铭》、《熹平石经》等;以及纤劲华美一类的《华山碑》、《夏承碑》、《赵宽碑》、《甘陵相尚博碑》等;或是舒展奇丽一类的《孔宙碑》、《淮源庙碑》、《朝侯小子残碑》、《张景碑》等;还有气势开张,笔势雄放一类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杨谁表记》、《刘福功德颂》、《焕冯阙》、《王稚子阙》、孟孝琚残碑》等;更有宽博秀逸一类的《孔彪碑》、《子游残碑》、《鲁峻碑》、《三老讳字日记》、《裴岑碑》、《跳山买山刻石》等等。我们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学,因为我们己行驶在返程的主航道上,永远不用担心触礁。

            在整个隶书的临摹、创作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总结临帖经验、创作规律。反思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审美境界。不断纠正自己在临帖过程中的执笔、用笔、结体等不良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眼界和艺术判断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鉴赏把控能力。在优秀的经典碑帖中,最大限度的汲取为我所需的精髓、骨血和元气,大化为我之血肉、骨貌。再此基础之上,再重新塑造出一个崭新的独我艺术风貌。从“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分”。再升化到:“古人为客我为主”。也就是“反客为主”。而不是临了一辈子经典碑帖,始终“一副奴才嘴脸”、“替身演员”等。

            展现个性风貌是艺术的唯一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下墨迹一类的秦汉简帛隶书,来弥补汉碑隶书用笔单一,结字呆板等不足。使我们的隶书学习的思路更宽、更广。汲取传统书法艺术精髓的资源更加丰富和充足,为早日走向大逍遥、大自在。塑造出具有时代气息、鲜活个性、独特人格魅力的优秀书风而努力奋斗。

                            2020年5月24日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舜公郑金锋书画呓语(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wr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