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Z128、少有人走的路2

Z128、少有人走的路2

作者: 47ee4fd45a42 | 来源:发表于2021-08-14 17:29 被阅读0次

    坠入情网,只能使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发生暂时性的崩溃。自我完善,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可能无需气力。真正的爱,却可使自我界限扩充,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坠入情网,惟一的好处就是消除寂寞。

    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患者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以牺牲自由获取安全感,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心理上难以健康发展。惟有学会独立,且能体察彼此真正的需要,才能够组建美满的家庭,使婚姻关系更加持久。

    消极性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他们觉得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在他们的心里,世界无情而混乱,别人总以异样的眼光对待他们。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深深地怀疑。

    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或者推动人类的进步。

    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对爱的滥用。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

    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惟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人生就是一种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

    人生惟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一个人将精神贯注于某种事物之初,其感情投入可能非常有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投入更多的感情。

    当我们和某人发生冲突时,我们实质上是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自我反省的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不去体会别人的感觉,也不具备为别人着想的能力。患有自恋症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情绪和状态,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对他们的需要不加体会。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也很少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这是童年时期家庭负面影响的结果。

    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润,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让天空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假如朋友对我的个人问题视而不见,从未给过我任何出自真心的关怀,我也不可能把他们当成真正的朋友。

    没有爱的心理治疗,不仅不可能成功,甚至只会带来危害。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就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

    医生迟早都会与病人的世界观发生冲突,甚至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所以医生应该从一开始,就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工夫。病人的心理问题,常常与世界观有着密切关联。

    形成宗教思维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的家庭,父母是我们信仰的根植者。他们的影响,不仅在于他们的话语,更在于他们处事的方式。

    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我们无法超越自身文化,父母乃至童年经验的影响,我们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

    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

    爱的本质,其实是自我完善,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

    弗洛伊德,现代精神病学界的先驱。

    为什么有的人承受创伤的能力十分强大?为什么某些人哪怕遭遇小小的挫折,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而有的人即使经受最难以想象的打击,也不至于自寻死路?人和人为何有着天壤之别?

    即便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潜意识也会提供各种信息,与我们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

    每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碰到一种我们喜欢的想法或理论时,书中内容就会立刻引起我们模糊的回忆,或者使我们感觉极其熟悉。

    我们身上确有一种原罪:懒惰。

    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于懒惰,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惰有关。我曾指出: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对他们是有威胁的,他们不得不做大量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他们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却不想吸收它们。他们抵抗现实的动机,固然源于恐惧,但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他们害怕不得不做的大量工作。

    我们其实是害怕失去当前的地位或角色。我们害怕转换成新的角色,达到新的地位。我们害怕改变现状,害怕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

    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都拥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欲望;而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同样都有懒惰的原罪。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试图把我们推回到人类进化的初期。

    没有什么比成为人生的专家,而且熟知自己所做的事情更让人感到幸福了。我们会看清周遭的一切,熟悉个人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而快乐。

    它不是我们自己的潜意识,而是属于整个人类,全体生物乃至上帝的潜意识。

    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是有可能预测到后果,考虑到我们可能担负着承担后果的责任,如此一来,就更加难以采取行动。不过从另一方面说,没有任何行动,其本身也可视为一种行动。

    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还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

    心智成熟到无所不知的人,却难以找到水准相当的人。耶稣常因无人了解他而颇为沮丧。

    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医生的作用充其量是一种催化剂,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病人自身的努力。

    某种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在幼年时期失去父母关爱的程度以及时间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

    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病人是否有成长意愿。

    我们具有爱的能力和成长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潜意识的体会,即潜意识给予我们的爱的滋养。有了潜意识的眷顾,即便没有父母的爱和照顾,我也可以克服心灵创痛,成长为具有爱心的人。就人类进化水准而言,我们甚至可以远远超过父母。

    为什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实现心智的成熟和进化呢?我认为,潜意识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公平地分享到属于自己的部分,只是大多数人拒绝潜意识的召唤,不理睬潜意识伸出的双手罢了。

    为什么听从潜意识召唤的人很少,甚至有那么多的人拒绝潜意识呢,简单而言,原因就在于我们懒惰的天性。

    如果你兼有爱和付出的两种禀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

    我们当中的多数人,就像是幼小的孩子或是青春期的少年。我们渴望摆脱束缚和发力的状态,拥有成年人的自由和力量。但是,成年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应当学习的自律原则,却让我们感到乏味乃至恐惧。

    希望有更大的权威帮助我们推卸责任,摆脱压力。如果没有人代我们承受职责,我就会感到害怕。若非有上帝与我们同在,独自处于崇高境界的我们,更会感觉不寒而栗。

    潜意识深不可测。你听见风的声音,却不知它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导师能够牵着你的手前进。

    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的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心理医生的能力,和他们持有的证书几乎毫无关系。爱心,勇气和智慧都不能从文凭上显示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Z128、少有人走的路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de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