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ta就获得优质教育了吗?

只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ta就获得优质教育了吗?

作者: Chen_ccc0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20:04 被阅读0次

我是一个八五后。小学三年级进入区重点小学,高中进入了市重点中学,大学在全国前十,全省最高学府就读。2013年,我从香港最顶级的三家大学之一毕业,获得人文学(哲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我幸运地被香港最顶级的私立国际学校聘用,从教育行业的最底层开始,经过六年时间,成为一所著名英国私立学校韩国分校的小学中文部主任。

乍一看,我目前所获得的一切和我在重点学校学习的经历密切相关。可是说我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而走向成功其实并不确切。在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人在异乡,仅有的只是两万多块港币的存款,一个幼子,和一份被学历占据大部分空间的简历。回顾我过去的三十年,其实这是一个有过好牌但没有打好的故事。

小学基础要打好,运气来了能接到

我生长于一个双职工家庭。父母对学习非常重视,从我上学开始就为我准备了独立的房间,整齐摆放好床铺和书桌椅,让我有一个专心学习的环境,帮助小学一二年级建立好稳定的学习习惯和意识。除此之外,父母能给予的金钱、人脉以及空间资源都非常有限,除了小学上过一两个为期一周的假期英语兴趣班,并没有额外补习。曾经在一年级时学过一期跳舞和画画班,均因为无法培养起兴趣而家长又没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导致无疾而终。于是造就了我是一个除了读书不错就没有什么特长的人。还好我有一些小幸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区教育局突然脑洞大开,要通过考试选拔一个“实验班”。于是,我成为了“被选中的孩子”,从职工子弟学校一跃进入了一个只有22个人的精英班,接受了三年的优质教育,看到新同学中那些“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的世界长什么样子。但因为我并不是特别的一个,没有奥数或者其他奖项的加持,家里又没有背景,初中只能随大流被分到小学附近的一所新开张的普通学校。

优秀从来都是相对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读普通学校只有一个好处——身边的对手太弱,我不需很费功夫,自然成为了年级的尖子,和各位老师都非常熟悉,也算是学校的名人。后来想想坏处也不少。首先,同学的背景一下子掉了两三个级别,不是普通人家子弟就是学校附近城中村的村民,无论是校风还是眼界都不理想,并没有结交到优秀的同伴。第二是我的家庭因为我的表现良好而没有产生忧患意识。我还是继续无特长的状态,白白浪费了三年的时间,导致我在高中还是身无长物,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

再重点的中学都受制于高考的规则

从中学顺利地升上了父亲属意的市第二重点中学。同侪水准比初中要高,我的排名相形之下自然下降。于是更加发奋学习课本知识。奈何数学成绩久追不上,我和父母又欠缺补习的意识,数学自然更加落后。当时高考內容是语数英三科、综合科,加一门自选特长科。我的地理、生物和历史三门成绩最好,但由于数学不行,综合考虑之下我唯有选择历史作为特长科目,避开和其他选择地理、生物的同学正面比较数学成绩。这严重限制了我日后选择大学志愿的范围。作为家里最有“见识”和话语权的父亲,一直觉得名校比志愿更重要。最后我遵循其“旨意”考入省内最高学府的历史系——这是我的第三志愿。

大学不是中学的升级版,象牙塔距离世界有点远

父亲没有读过大学,我也没有读过大学。亲戚中读过大学的人和我的关系也比较疏离。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去问别人“什么是大学?”“怎么读大学?”我天真的认为大学就是学更难的东西,其本质和小学升中学,初中升高中是一样的。这个错误的观念,加上历史系领导教授们一再宣传说“历史学犹如一所酒店的总统套房”,我就对该学科产生了不可明状的敬意,并立志要成为博士,争取成为历史学教授。但是,教授并没有告诉我他的路也是有历史偶然性的,读过大学未必能成为大师。于是,大学期间除了按部就班地读书就是尝试享受恋爱的自由,并没有花时间去掌握一门有助提升自我的技能,也没有继续培养原有的优势科目。其实就是还是不知道大学要做什么。

到了大二,小幸运又一次降临。我通过选拔成为一位香港最顶级的三家大学之一的某教授助理,帮助搜集田野资料。这时我才第一次走出学校大门,开始了解真实世界的模样。奈何田野资料搜集的对象是非常低下的群体,而且期间教授也没有系统的教导,与其说是调查,不如说是非常表面的资料收集,对了解社会实况意义不大。

没有自知之明,读书也不是解药

因为大学四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干了什么,毕业的时候也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博士梦还没碎,又怀着“惟有读书高”的心气,借助当香港教授助教这一契机,我打算到香港读硕士。香港顶级大学有奖学金制度,读研究型硕士可获得两年共二十六万港币的奖学金(扣除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之后每月还能留下大概五千块港币)。与其被历史系保送但要调剂到并非我所好的古代史专业,倒不如到香港去免费读书,甚至可以攒下来一些钱,又可以和当时我认为非常优秀的港人做同学。于是,我继续像中学升大学那样开始我的研究生生涯。那时我已经23岁了。

23岁的比尔盖茨已经创办了微软公司,23岁的王嘉尔已经成为了热爆全中国的偶像,23岁本科毕业出来工作的人也许开始利用纪律和复利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但23岁的我还是像一个中学生一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没有把研究生当作我的工作,自然就没有拼命学习的概念。而且一直奉读书为贵,我也没有珍惜在香港生活的机会,去更多了解和利用这座城市。哪怕后来有幸被推荐到美国东岸一所名校作交换生一学期,我都没有借着这些机会去大开眼界,只是一味看着书本的世界,是为一严重过失。

上重点学校不等于获得了优质教育

我天资并非特别聪颖,但也不是一个笨的人,这应该是大部分中国孩子的状态。我的父母没有刻意栽培,甚至用当下流行的中产-劳工阶层育儿两分法来看,我父母就是典型的放养式育儿。因此,哪怕我有运气加持,小学进入了重点班,高中进入了重点中学,并不能让我真正学会学习,因为重点学校的经历并没有让我明白受教育对于未来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纯粹的分科学习也没有让我养成融会贯通的能力和规划未来的意识。如果重点学校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优质教育资源”,显然这种资源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来讲并没有很大的附加值。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其实在八零后身上就已经发生了。

要是能回过头来,我很希望给当初的我和我的父母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阶段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其实不花,但是需要耐心和坚持去践行:

1. 从小学开始训练一种可以上台表演的乐器,并到达一定级别;如果做不到这一条,至少要做到第2条;

2. 从小学开始训练一种可以锻炼体态(女生),个人竞技或者团队协作的体育运动(男生);

3. 中学,尤其高中要给落后的科目补课;

4. 成年即刻考车牌——懂得掌控自己的人生并关注周边驾驶者的状况;

5. 数学再差都要明白概率和利率的计算;

6. 学好英语,有余力者可再学一门外语;

7. 每个大学暑假都要去实习,了解不同行业,摸索自己的兴趣和志向;

8. 大学毕业时要考取至少一个专业执照。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ta就获得优质教育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d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