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差异?怎样看待差异?如何利用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张扬个性,实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 , 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黄宝国教授的差点教育理念,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尊重差异是前提
差点教育指出: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由于先天素质、家庭教育的不同,其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兴趣、爱好与不足之处也均有所不同,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有所差异。因此,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其实也就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作为教师,唯有认同、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才有可能实现人尽其才的个性化发展。因为只有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符合学生能力的行为预期,从而向他传递准确的心理期望,让学生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才有可能更大地发掘自身的潜力与特质,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研究差点是路径
所谓差点,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个体先天素质、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兴趣、爱好与不足等的不同所在,这种个体的不同“差点”也是导致个体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不同的主要原因。
要想给学生提供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纵深发展,就必须研究每个个体的“差点”,让这种差异变成资源,从尺有所短到寸有所长,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三、缩小差距是目的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应用等方面。这种差距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唯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科教育,让每个孩子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缩小差距的目的。
为此,差点教育提出:要抓住契机,把差距变成资源;要扬长避短,让个体发展最大化;要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质。
四、共享差别是愿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的大意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地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正是由于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才会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享差别”之美好愿景。
差点教育指出:学生间的差别需要共享。只有理解、共享学生间的差别,你才会用一颗包容的心鼓励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使得每一朵生命之花都得以绽放。
相信这样的美好愿景一定是每一个教育者毕生追求且为之不懈奋斗的终极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数学教育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也许是对数学教育中差点教育的完美诠释吧!
其实,不仅学生之间存在差点,教师之间也存在差点,充分利用教师之间的差异资源,取人之长,补己所短;扬己之长,避己所短,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差别共享,也许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学生之间的差别共享。
不仅如此,各种教育理念之间也存在差点:无论是张人利老师的“后茶馆式教育”,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学”,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还是黄宝国老师的“差点教育”,都有其独特的教育视角,怎样融合各种教育理念之间的差异,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差别共享的美好愿景,做一名有自己教育思想的教师,将是我毕生追求的职业奋斗目标!
平桥区二小 张松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