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把孩子的某些行为“当真了”》

《别把孩子的某些行为“当真了”》

作者: 涓涓细流_7589 | 来源:发表于2023-12-05 20:28 被阅读0次

    董伟娟坚持分享2263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306(2023.11.16星期四)

        分析案例:一个初中孩子跟所有老师都玩“剪刀石头布”游戏,上课说小话,老师瞅她一眼,她就装作很乖的样子。

          这就是她的模式,她在跟老师玩儿。这是她的移情。她在跟权威或者跟长辈之间还没有过那个“躲猫猫”阶段。“躲猫猫”的心理机制是内化一个稳定的客体关系。这孩子还没有内化一个稳定的客体关系,她在跟老师“躲猫猫”呢。如果老师把她的游戏当真了,生气了,那其实就是老师反移情了。

          如果觉得她影响到了课堂秩序,怎么办呢?你可以明确地要求她,因为她不是小宝宝了,不能跟你躲猫猫,但她的心理机制是跟你躲猫猫。在课堂上如何处理呢?就是发展她真实的功能,而不是去分析她的内部幻想。如果是克莱因,就可能去分析她的内部幻想:“你跟我躲猫猫,你的内部幻想是什么?”,但安娜一定会以教育为主导——就是明确“超我”,如果她实在不行,你可以以不生气的语气跟她说:“如果你管理不好你自己,你需要我们怎么帮助你?”或者很客气地跟她说:“拿三张A4纸,俩胳膊各夹住一张,两腿夹住一张,纸不能掉,站在旁边10分钟。掉了就延长时间作为惩罚”。其实,这些孩子还可喜欢,他们自己也开心。在这里面,首先满足规则,其次,她不是需要去表达她的内部幻想吗?那就站那去表达吧。这样,课堂还要继续,因为课堂是老师的阵地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维持课堂的秩序,这是最低要求。任何一个孩子如果在课上违反了秩序,可以先请他到办公室去,课下再做一对一的工作,课堂上一定是课堂优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把孩子的某些行为“当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dr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