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期待,如果这种心理期待是正面的,便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当我们的某种心理期待越强、越深,就越能达成所希望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每天要礼拜五次的道理。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当人向真主祈祷平安、顺利、健康、吉庆时,心理期待就会加强,就会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经典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是先造化结果,后显现过程。所以,我们有时会觉得与某人似曾相识,容易保持友谊,而与另一些人则不能。实际上,朋友关系也是被造化的,彼此有共同的心理特质,这种特质是在同一频率上。这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当我们的思维、心理专注在某一领域时,便会吸引这方面更多的资源。

许多人的错误都是由于随大流造成的。甚至某些自己曾经反感的行为,只要参与其中,就渐渐认同并维护。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经常会在群体意识中丧失自我,比如看戏时一旦有人带头鼓掌,掌声很快就会连成一片。在此情景下,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鼓掌。心理学把这称为“从众心理”或“社会认同”。

观察一个人,不能只听他怎么说,也要看他怎么做。其实,人的日常行为所蕴含的信息非常丰富,稍加留意,就会为我们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决定一个人品质的是他做过的事,而不是他说过的话。所以,虔诚的信士都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待人接物做得多而说的少。真主说:“你们的行为,确是不同的。”(92:4)
文/马石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