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冷空气来袭,温度骤降,窗外的树叶被风吹着呼呼作响。宝宝早早入睡,娃爸觉得好久没机会运动了,说要出去踢足球。
我说,这么大的风,出汗很容易感冒的。娃爸思量了一会,还是决定出去。我提醒他别去了,很容易感冒的,下次再去吧。娃爸说已经报名了,报名了不能退出的。我再次提醒,如此反复几次。娃爸还是很淡定地说:你已经说了好多个感冒了呢,再这样说不定我真会感冒的。
我突然一惊,是呢!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唠叨了!我一向觉得自己是个有事说事的利索人呢。
静下来思考:为什么我会反复叨唠同一句话呢?是因为关心和担心吗?可是他是一个成年人啊,他自然会有自己的分寸,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再往深处问,我发现其实自己是想让他留下来,最近娃的睡眠不太好,如果娃醒来哭,他可以帮忙抱一下。
就这么简单的要求,如果我表达出来,他肯定会答应。而我却选择不断重复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如果按照“玻璃心模式”,在被拒绝以后,我一定会失落和委屈,觉得这个人真不识好歹,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人家辛苦一天了,你就不能留下来带会孩子么……
你看,启动唠叨模式以后,会自动跳转到抱怨模式,这样的场景是否很熟悉?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许许多多的不快,都是由此而生。
人们为什么爱唠叨?
就像上面的例子里,在我反复唠叨同一句话的瞬间,其实内心是希望他按我的想法去做。
唠叨的本质,其实是控制。这是一种非常无效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会唠叨?因为人们常常会打着关心的旗子,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头上。但人是无法控制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当对方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意愿而表现出抵制时,人们就会持续不断地打响唠叨战来使对方接受。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非常无效的沟通方式?因为唠叨常常是一个人反反复复说着差不多的话,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唠叨之人只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意愿,完全无顾对方的反应和感受。所以,注定会无效。即使偶尔对方经不住唠叨而投降,往往也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
面对贪玩的孩子,父母常唠叨:赶紧学习去,别人家的某某这次又考了第一,你看你怎么跟别人差这么远!
孩子长大了,转眼到了结婚的年龄,父母又急了,电话那头唠叨的主题变换成:赶紧处个对象啊,你都二十好几的人,跟你差不多的都已经结了,好多都已经有孩子了。
父母对孩子的唠叨,我们当然知道这里面也有爱和担心。但是,更多的是源自于一种从众和比较心理。别人都这样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这样肯定是不行的,面子上是过不去的。
我见过一个焦虑的母亲,长年累月地唠叨儿子怎么还不结婚,给儿子安排一场又一场的相亲,最后儿子受不了唠叨,终于结婚了,但是二人性格不合,一场婚姻维持了数月就匆匆结束。
太多这样的例子,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来达成自己的意愿。而,绝大多数时候,唠叨的人,真的觉得他们是在为对方好。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别人的唠叨?
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的唠叨者, 大多是我们最亲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这里有几点建议:
首先,放下因反感唠叨而产生的抵触情绪。听听我们最亲的人到底想给我们什么建议,如果是善意且有道理,不妨试着去接受。
其次,拥有并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时,我们反感唠叨,其实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和观点被无形之中扰乱,我们害怕自己动摇。所以,学会坚定地坚持,并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坚持。当然,所有的沟通都需要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进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伤害我们最亲的人。
我们如何避免成为爱唠叨的人?
谁都不愿意自己就是爱唠叨的那个人,但人们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样的人。如何避免呢?
第一, 心态上,要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不可能控制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任何尝试控制他人的举动,都会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烦恼。所以,一旦产生失落、委屈等情绪,就需要在大脑里开启“自动弹窗”提醒自己:我有情绪是因为自己没能控制住对方么?
第二,懂得有效表达自己的建议和请求。如果真的是为对方好的建议,我们需要学会沟通,让对方理解这个建议能给他/她带来的好处; 如果是需要对方的协助,学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拐弯抹角地唠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放弃唠叨,做个懂得有效沟通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