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放映完毕以后,旁边有个女生说了一句:“我什么都没看懂,我只看出了‘她’(指女主)很叛逆。”为什么说她叛逆?因为她不“懂事”。
李玩喝不了牛奶,有一种病叫作“乳糖不耐症”,但是其他人不了解,她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有这种症状。别人只认为牛奶多有营养啊,你不喝牛奶,真不懂事;李玩也觉得我确实喝不了牛奶,但我没法解释清楚。可是,李玩真得喝不了牛奶啊,何必强迫她呢,不喝牛奶就是不“懂事”吗?
李玩的爸爸带女主去参加饭局,说实话我是难以想象的,一个父亲居然会让女儿去陪酒——对的,也许你觉得“陪酒”这个字眼很刺眼,觉得没有这么严重嘛,只是聚在一起吃个饭。
可是,李玩被强行拉上饭桌,在主宾都不好意思让女主喝酒的时候,爸爸居然还鼓励或者是逼迫她敬酒,无疑是将她当成了一个向人展示的物件、一块谋求升迁的筹码。李玩喝下了酒,这就是“懂事”吗?
“爱因斯坦”因为爷爷的疏忽而走丢,李玩并不是想让爷爷负责,更不是要追究爷爷的责任,她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我要我的爱因斯坦。
图片来源于百度而家长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是借口学习紧张来否定李玩养狗的行为,捏造“爷爷求情”的桥段,来冲淡爷爷丢狗的错误;然后用另一条狗来冒充爱因斯坦,一群人指鹿为马,哄骗李玩;接着居然对李玩进行道德绑架,说什么“我们在你眼里不如一条狗”!
从头到尾李玩都只是想要她的狗,丢狗的她本来是受害者,她也说了,狗找不到就算了,可是家长们用另一只狗来骗她,是他们让这件事变得不可收拾,最后女主好不容易接纳了那只狗,还要因为弟弟的错误与狗分离。
突图片来源于百度我承认,家长们的做法是他们补救的方式,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一厢情愿地采取欺骗的手段,在孩子不接受以后反而反咬一口,上纲上线地指责孩子不懂事。哪怕安慰李玩会一直帮她留意也好啊,哪怕一起讨论解决办法也好啊,哪怕提前跟李玩商量一下要不要买一只新的狗也好啊。可是他们就那么专断,在他们的眼里,孩子的想法根本不重要。
李玩最后不在执着于寻找爱因斯坦了,这是懂事了吗?不,她只是妥协了。向家长的强权妥协,因为自己对父亲的爱而妥协。
看这个电影我是非常感同身受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保持冷静的我在看【狗十三】的时候,从片头就开始哭,到中间找狗那段情节时,我甚至哭到颤抖,得用指甲扣我的手来努力不哭出声来。
我不被期待的出生,被忽略的童年,没有自由的十几年,以及多年挣扎后的妥协。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孩子一定要懂事?我知道大人们不容易,可是孩子的事就微不足道吗?把事情摊开来讨论,不比隐瞒拖延甚至使用暴力好的多吗?为什么会对孩子有双重标准?你们究竟更在乎我,还是更在乎我有没有“给你丢脸”,或者根本只是在我“给你争气”的时候才把目光从弟弟转移到我身上?
被一部电影轻易撕破了伪装,弓着背大口喘气,一边走一边哭泣。而家长们或者不能共情的人看来,李玩只是“叛逆”,她最后“懂事”了。这才是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最大的悲哀。
图片来源于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