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雨,到学校已是7:35分,近教室,教室里传来稀稀拉拉的读书声,相比隔壁的班级,这样的气氛,似乎好我的预期,我猜想这可能得益于班干部的认真负责,果然,走到教室门口,腾站在讲台,手拿书本,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正带领全班的学生读古诗。
腾见着我便回到座位,我吩咐学生读每篇课文后面的读读写写,这些词语,学生看起来都认识,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也许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给我的印象是他们认读起来模棱两可,所以,一有空,我还是习惯让学生多读读以加深印象。
全班齐读词语完毕,嘱咐学生自由背诵课文,我呢,坐在讲台看读书笔记,当我抬头向四周扫视的时候,一眼便见“忆”在照镜子,一会儿拨弄头发,一会儿抻抻领子,也许是沉迷在自我陶醉之中,我注意了她好久,竟还没发现我,待她收放镜子的时候,这才看到我在注视着她,有点不好意思,但很坦然,此时,我对的态度到是无所谓,最扎我眼球的是她的一身黑色外套,学校规定,进校必得穿校服,开学伊始,我也就此作了强调,可眼前她身上穿着的外套,那么宽松,怎么罩得住校服?
记得上周一,他一天没到校,电话联系家长,得知是因为她不想读书有意不来学校,后经家长劝学似乎又想通了,把教室当菜园门,想来就来,不来就不来,如此看待学校,对待学习,坦率地说,我是很感冒的。
记得开学第二周,这孩子上课老是六神无主,心事重重,打听得知曾老师是她初一时的班主任,曾老师告诉我,她初一前半段时间,成绩还不错,好几回测验都是班级前十,疫情之后,这孩子变化最大,不仅成绩下降,还沾染上了网瘾,令家人更为苦恼的是,这女生还我行我素,想来校就来,不来校就不来,父亲长年在外务工,母亲租房特别照顾姐弟几个学习,按说,这样的条件应该是不错的,可孩子似乎跟母亲并不“相生",对于母亲的好言劝说充耳不闻,甚至动不动大吵大闹,曾老师还特意提到一件,初一下学期,她跟另一个班的女同学上网一晚不着家,害得家长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此事,我去年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是“她”,更没想到的是,这学期分班居然我“中奖”,有幸有传说中的“女神”相遇,好在曾老师末了安慰我道,这女生除了喜欢上网,其他表现还好,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事实也印证了曾老师的说法,孩子除了上课不能集中注意之外,并没有表现出格外的举动。
但她的任性加之惯有的网瘾,我隐隐感觉到身边潜伏的炸弹,不穿校服,看似小事,可这是学校的制度,况且我也有言在先,若真有特殊情况不穿,得事先与我沟通,在我看来,这叫尊重。我想,有必要借此机会,亮明我的态度,让他明白学校是有规矩的,我做事是有原则,只是这样的原则立场怎么向她传达?吹胡子瞪眼,似乎小题大作,既有失我的风度,也难免和“女神”产生对立情绪,来日方长,今后怎么和她沟通交流。
掂量一番后,我当着全班学生,拨通家长的电话,让家长把衣服送过来。之所以这样做,一来震虎敲山,让学生明白我“言必行”的行事原则,二来表明我不是一个随意迁就将就的人。家长很配合,不到十分钟便将校服送到学校,当时忙于学校其他事情,没能和他家长会上一面,待我回到教室,朱已是校服在身,至此,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只希望她挨过我“温柔而坚定”的招,谨记懂规矩,守秩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