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评
汕大出于就业的考虑,没有哲学、历史、国际关系等学科,而对于一个新闻系的学生来说,从这些学科中获得滋养与交流甚至比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更重要。
所以,读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了一些当今国际社会的议题以及趋势,这些是看懂国际新闻,乃至进一步评论国际政治事件所必须的“常识”。
这本书在写作的角度上,采用的是大历史观,立足世界角度,分析当今世界在民主、市场、政治治理、国际政治关系等领域的问题,在分析过后,他总结出一些国际关系中正在进行的趋势,之后依据这些趋势,进行审慎的推测。
这本书是2015年出版的,三年过后,朱云汉对台湾地区的推测一些已成为现实,而他所列出的国际关系趋势,还是正在进行时。
“高思在云时空俱远,青光有汉星斗皆文。”,用张佛千先生送给朱云汉的这幅对联形容这本书的格局是很恰当的。
2.图书内容
本书的第一篇,朱云汉提出了四个历史趋势的反转: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式微
二是民主扩大化后带来的劣质民主
三是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
四是以中国为首的非西方世界的崛起。
这四个历史趋势的反转,意味着人类社会将同时面临两种可能的历史发展情景:一方面,全球秩序可能会进入一个较长的崩解与重组时期,在这期间一定程度的失序与混乱很难避免。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迎接一个更公正的国际秩序来临。
其中,观点一与观点四是他的观点,而二和三是支持他的观点的support point
朱云汉在提出观点一,传统体系衰微后给出的原因是:
1. 新自由主义造成寡头经济,由寡头经济推进的全球化造成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公平与不稳定。
2.美国在国内因为政治体制、新自由主义、国内利益集团游说等因素造成治理能力下降,在国际上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原有政治体系不公正,造成动荡与冲突。
这一观点并非他的原创,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尔曾经在2011年的Ted演讲中提出,权力正在从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国际体系转移到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
而观点四中,他和胡鞍钢在《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提出的中国的崛起能力论述类似。
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 现代化从西方世界拓展,而中国等非西方世界将成为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
如果从外星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崛起只是地球很短的一段时间的事情,欧洲之所以能够控制其他大洲,在于它突然崛起的现代化技术,而当非西方世界逐渐掌握现代化技术,利用自身的人口与资源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西方原有的现代化优势将不复存在。
2. 中国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独特优越性
《苏菲的选择》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只有差的选择,这时让你选择,你有选择的自由么?
现有通行的民主体制形成在西欧国家的国民性、历史进程中,当民主离开了它所根治的土壤,在全世界扩展“嫁接”时,可能会“水土不服”,出现“劣质民主”,一些国家自身国内政治治理能力不足,权势阶层借助民主体制的“政治合法性”外衣,行擅权之实。
对这一问题,国际关系界我所知道的反思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治理能力建设需要先于政治体制,提出者是弗朗西斯 福山,对这个观点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他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
另一个是国民性高于政治体制,也就是说,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自己的道路,所谓的资社之分只能是作为一个借鉴。
我过去一年不断学到这一点,就多罗嗦一点:
秦晖在分析民主的时候说,政治体制离不开国民性,世界上最不一样的两个国家不是中国与美国,而是美国与瑞士,同样是民主体制,一个走上了超级自由的道路,另一个则选择从摇篮到坟墓,而且都走的不错。
无独有偶,查尔斯 莫瑞在著名的《长电报》中总结说:“与其说苏联的敏感与扩张性是因为共产主义,倒不如分析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
详细理解这一概念,可以读国务院参事时殷弘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3.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将对原有不公平,不公正的世界政治关系做出独特贡献。
在这点上,朱云汉主要是抨击美国为首的政治经济体系不公平和不稳定,提出中国传统的“天下”体系。
“天下”体系的理论构建现在我接触到的资料较少,稍微说一下具体的措施:
在经济上: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由中国带头,通过“一带一路”、“亚洲银行” 创建一个对发展中国家更加公平、互惠的投资环境。
在政治上:制御南海,羁糜印度,缓和日韩,广交朋友,稳定美国,胜于庙堂。
4. 中国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环保、国际等国际关系领域做出美国应该做但没有做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