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妈妈聊天,妈妈说:搞不懂你们一个个的,为什么都要逼着孩子上那么多补习班。
我说现在大环境都是这样的。
妈妈说:别个要这样子是他们想不开,我不明白你和你哥哥姐姐一样,孩子上学成绩又不差,何必要补课呢?孩子一个假期都没有好好玩几天。
我笑笑说:那不是为了能更好一点吗,为了不被别人弯道超越,为了上一个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吗。以后出来好找工作。
妈妈说:你们那时候都没有补课,也没有读很多的书,不也过的挺好的吗?不比别人差。
我笑笑没说话,没有继续读书应该是我最大的痛吧?!毕竟小时候成绩一直都是很好。我们那一代大学扩招,坚持读书的同学大多数都考上了大学。当时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几个同学,有上北大的,有上北理的,还有武大和深大的,当时年级前五,我基本保持在前三,没有出过前五。我常常想,我要是能坚持读下去,至少能上个一本吧。
可是我们那个年代,能不能读书,不是看成绩的,还要看家庭条件和父母态度的。
也许是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哥哥姐姐怎么想的,我们没有交流过,大约都希望在有能力的时候为孩子的成长多尽一份力。
妈妈又道:唉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就是瞎心,我看到孩子们那么累,心疼又不敢说,现在日子都那么好了,你们还要怎么样好呢?属于他们的路,好坏都要他们自己去走。你们仨我也没有怎么管过,现在一个个的不是都挺好的嘛!
是都挺好的,都脱离了农门(在父母看来那是顶好的,他们那一代觉得做农民苦,非常苦:)最高学历的一个中专毕业生,老婆是同学,在一线城市住大平层,有自己的公司。
一个双职工,都是技术活,二线城市家庭年收入20+,独生子考上211热门专业
一个做点小生意,在二线城市几套房子。
看上去好像确实不错。
我们仨兄妹生在农村,家庭贫困,都没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但是我们都生在80年代初,十几岁到社会上打拼,90年代末期,正是国家高速发展时期,我们赶上了最好的好时代!
我们肯吃苦,不怕累,一步步走到现在,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只有自己知道。
我说:妈妈,现在人都不差钱,所以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很愿意为教育付出。所以孩子们竞争压力会很大,到他们出来工作的时候,未必有很多机会。不是说希望他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跨越阶层去获得更好的生活,只是若不努力,说不定连现在的生活水平都维持不了。我们小时候本来就生活贫困,又赶上了好时代,只要努力了就能提高生活质量!可是他们这一代不一样,他们从小就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如果等他们长大了,发现生活越过越艰难,那时候大概他们会过的很痛苦。
所以我现们在要求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是为了让他们能不辜负自己的人生,是希望他们在成年之后,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不是永远只能被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