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心理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但现实中金字塔的社会阶层却是亘古不变的分布。很多人期望自己是那少数的例外,但为什么大部分人又不会是例外呢?
1.和自己的关系
成功 = 天赋 X 运气 X 能力 X 态度 X 沟通
教育流水线带给我们的思维障碍
教育是标准件的加工和评价流程,以高考为例,总分750分,语数外各150分,综合300分。天才的能力也无法超越 150 分,但明显的短板会让学生错失升学机遇。普普通通的人是最适应于教学系统。
进入社会后,你的天赋能发挥的范围是上不封顶,下不见底。一个人数学好,能做会计,能成为算法工程师,能成为投资金融高手,也能成为数学家。一个人会画画,能作为个人爱好,能开个美术班,能做个 UI 设计师,也能成为艺术大师。
工作后,你能不能放弃取长补短,而选择扬长避短?
难!
我们大脑发育的关键20年被已教育塑形,这是生理问题,不是态度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大
勤能补拙?
一个人做有天赋的事,毫不费力就能做出优秀,而你则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才能做到及格;一个人做有天赋的事情,充满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你却要凭借强大的意志力来坚持。
我开辆车,花两百块钱加了箱,能轻轻松松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平均时速跑两三百公里;而你骑着自行车,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而且吃了两碗兰州拉面,还加了鸡蛋,也许某些时刻能接近百公里的时速,但注定跟不上汽车的速度和进度。
天道酬勤是相对个人而言,你勤奋比不勤奋会好些,但不代表你在社会中会好些。
勤奋的用处
- 获得不知道的信息
- 精通不熟练的动作
2.错把领导当老师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是什么关系?
上学时彼此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监督与被监督者。老师是在考试时、做作业时、上课被提问时,不能提问求助的人。而工作后,领导是合作的对象,是重要的协作资源,是服务的客户。
能不能从心里改变和领导的关系呢?难!
3.和目标的关系
你的目标经得起追问吗?
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目标是 XX,可一旦被朋友追问几次后,就觉得其实对这个目标的追求也没那么强烈。
为什么呢?
经过20 年教育的训练,我们只有跳上生产线,不断通关的惯性和能力,却从来培养过怎么设计自己的目标。所以大家制定目标时很痛苦,希望公司告诉自己的目标,于是都变成了 KPI 的追求者。这也是 OKR 落地难的地方。
另一面,绝大部分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这是为什么我们对于目标的信心很脆弱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销售第一单那么重要。因为只有经历过一些小的成功,才有可能相信会有大的成功。
4.知道与做到之间的鸿沟
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正常!
凭什么听别人说几句话,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太不合理了。
对方能说出来,是对方经历、思考、总结出来。不是自己觉到、悟到,别人给不了,给了也接不住。
为什么大部分人选择受平庸的苦,而不愿意接受改变的苦。
因为为了改变所要承受的痛苦是及时反馈,但改变之后的效果,现在看不到,未来也不一定有用。
因为放弃改变,去刷抖音,去追剧,去等待,却能获得眼前可见的“好”。
5.寻找自己的方便法门
扬长避短
长短在于视角,在于选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比如你长得漂亮,那就好好地打扮自己,让它成为你通关的快捷键。如果你长得相貌平平,那就培养自己的内涵。如果你长得瘦,那就发展为健身达人,如果胖,那就安心做个可爱的功夫熊猫。
比如你不懂技术,但深谙人心。那就团结更多的人,做更大的事情。
比如你只懂餐饮,那餐厅经营包含了大量的编程模型,流水线、缓存、堆栈、队列等等。
警惕业障
业障就是业已经历的事情对你认知、做事所造成的障碍。
比如精通了汉语,汉语也在塑造和约束你的思维模式。比如精通销售,那对于人的理解会影响你对机器运行的变与不变的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