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真是挺难的,很多孩子都这么觉得,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常常觉得写作文不容易。
有时候我抓耳挠腮几个小时,愣是没有灵感。
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我苦思冥想,我茶饭不思,实在是太难了!本来写出来就不容易,还要把其中的“诀窍”教给孩子们,简直难于上青天……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称不上“诀窍”的“诀窍”——从模仿开始。
我们的课本里有那么多精彩的文章,如果不去仔细琢磨,实在太可惜!
比如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桥》,开头方式极其简练: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读来朗朗上口,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那我模仿这种句式,写一句冬天的雪景,可能会这样写:黄昏时分,雪突然大了。如飘絮。如鹅毛。
说不上多高明,却也交代清楚了该交代的内容。
有时候我们会走入一种极端,似乎写得“花里胡哨”才是好文章,似乎要用上许多成语才算得佳作。
但是,在细致的描写中做一些减法,试着用课文那种“极简风”写一写作文,也不失为一种“诀窍”吧?
那到底怎么模仿呢?我这里有一些拙见:
1.模仿句式结构。比如文章中用了排比,那么我们也试着用那种结构写另外的事物。
2.试着替换修辞。比如文章中用了比喻,你就试着改成拟人。
这些方法给我的孩子们运用过后,效果还不错,不妨让您的孩子也试一试。不过要注意,写作要有真实感——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听到的。
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会让作文更有“灵魂”。
另外一个诀窍,其实是一种苦功夫——得多写。不仅写不同类型的作文,还要对同类型作文进行精修。
很多孩子怕写作,就和大人们怕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是一样的心理,刚开始总会怕。
但是从一些基本的句式开始,动笔写,这是关键。
比如说,如果我们要给一个从来没吃过苹果的人介绍一个苹果,会怎么介绍呢?
最简单的无非就是:这个叫苹果,很好吃,你尝一个试试。
先把它的名称和它的特点找准,然后说得具体一些。怎么说具体呢?多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提问题呢?根据特点提问题。比如:这个苹果到底有多好吃呢?然后根据聆听者的情况,举些实际的例子,或者打一个比方,或者加入一些感受:
这个叫苹果,很好吃——吃完后嘴里、心里都是甜味儿。快尝尝吧!
接着,对方可能就吃了这个苹果,吃完后可能就会向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这个苹果为什么这么甜呢?是怎么种出来的呢?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呢?
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会有我们的知识盲区,这时候就涉及到写作的第三个“诀窍”了:多积累。
平常没事就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怎么办,不知道的多查查资料,慢慢地,胸中有“墨”,就不怕写不出东西来了。
这些方法,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琢磨出来的,正在实践中,也将不断在实践中改进。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