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8年回忆

作者: 不想做架构师的码农不是好段子手 | 来源:发表于2016-08-21 18:13 被阅读0次

    研发8年尽情回忆

                                  2016-8-21

       转眼已是8年的岁月,领到新工卡,续签又一个4年的合同,非常平静的在一个月前已完成,当时从hr中心走出来的时候有一点小小的失落,毕竟8年,一点仪式感都没有,就像去打印一个收入证明一样稀松平常,搞得我开始几次开机的时候要输错2次用户名密码才意识到工号变了。

       之前想着尽量避免去回忆,因为内心深处始终觉得自己还年轻着呢,回忆都是那些老家伙们折腾出来安慰自己的东西,我要趁着年轻去创造更大的成就然后停下来好好回忆一番。但是昨晚的一场不大不小的火灾,让我们在凌晨1点从宝岗转移到百草园,当熟悉的西洋风格的小楼再次映入眼帘,看着熟悉的房间的布局,回忆之门轰然打开,那些人,那些事,再也抑制不住,喷涌而出。

          那年夏天,第一次坐飞机从干热的西安飞到湿热的深圳,第一站就是百草园,她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的都不一样所以印象深刻,当时分到一个房间合住的4人都是应届生,gts+销售+2个研发,角色还是挺齐全的,两周的大队培训的内容记得的已经所剩无几,总之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是精神抖擞的奔赴公司的各条战线了。

           初到部门见到的第一个领导如今已是核心网平台的首席架构师,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我被分配到一个做java的项目组,由项目组的pl担任我的导师。几周之后西安的领导奔赴深圳确立了我们这一批西安的兄弟半年的业务目标:承接某平台到西研交付。奔着这个目标我进入了快速的学习成长期,导师同时又是pl角色,所以我基本见不着他,但是伴随着我的勤学好问,慢慢的整个组的老员工都成了我的师傅,可能pl也给他们打过招呼吧,总之那段时间学了很多东西,项目的业务按照开发语言分为两块:java和c++,转正之前这两部分我已经都开始参与开发和维护了,转正答辩的时候我是很自信的,因为同部门的其他好多人毕业时都没怎么写过代码,但是答辩的结果我不是A,后来才知道得A的兄弟交付的代码量是我的两倍,顿时感觉自己有点夜郎自大了,基础好能快速上手算不了啥,输出好才是真的好。后来我当导师的时候就非常注意这一点。

           转正后不久我们就顺利回到西安了,稍作整顿项目组就稳定的运作了起来,但是好景不长,噩耗传来:项目组要解散。其实在这之前随着对部门的了解得知,我们承接的是已经稳定的成熟业务,总体的趋势是释放人力到新的平台上。但是当它真的发生的时候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组织的安排是这样的:我离开团队独自一人去新平台,其他几位兄弟带着业务划分到别的部门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无情的蹂躏着我初入职场的幼小心灵:最好的朋友和师傅要离职投身于Android培训事业,还有两个兄弟也要走,刚刚有了战斗友谊的几人顿时四分五裂,分别的时候我们去北大街的钱柜唱了8个小时的K,这个记录至今都没有打破。没了团队之后那种漂泊无依的感觉太可怕了,幸好新平台的团队迅速组建了,我又一次奔赴深圳,进行新一轮的承接。

          这一次我又充当了跨界的角色,成为新平台承接团队中首个具备服务端和主机端开发维护技能的人,那段时间真是“峥嵘岁月”,疯狂的时候早上9点之前我已经修改完5张问题单并走到测试回归,因为9点之后必有一大波自动用例失败的问题要定位。3个月后完成承接任务打道回府。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成为了一个“傻傻的奋斗者”陷入到“做得多错的多”的怪圈中无法自拔,绩效维持在不好不坏的水平。通宵搞定过网上问题,得过版本之星,但是合代码破坏过持续集成,问题单回归不通过,破坏版本的继承功能,重点是我不认为这些问题有多“严重”,后来回想这段时间的我一定是pl眼中绩效评价的“麻烦人”。在这期间项目组也换了几次,身边的兄弟也是来来去去,不过离别的伤感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2013年,部门业务云化转型,我有幸在早期参与其中,跟着部门的大SE和架构师做了一些系统分析,经历了一些重大的架构决策过程,对自己的系统化视野和价值判断能力有一些提升,后来又搞演示开发,云化之后代码架构调整和大特性的版本落地,在这次大潮中虽收获了一点点成绩,然而还是摆脱不了“做得多错的多”的魔咒,看着别人借势扶摇直上青云,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机,果不其然,年度绩效成了“B里面靠前的”,职级也停留在14止步不前。在职业生涯5年之际我陷入迷茫,每天萦绕心头的都是“继续坚持还是另寻他途”。

           正在我摇摆不定的时候,组织大调整再加领导的信任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我被扶上马担任pl,又逢业务收编带来的混乱,每周项目组的问题单数都是部门的top1,挑战来了,机会也来了,幸好两位社招新加入到项目组的兄弟,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3个月我们坚持了下来,版本过点时0问题,很好地磨练了队伍,然后我们乘胜追击一举拿下部门的“军功项目”,2015年年终晚会上我们收获了“军功奖”“突出贡献奖”“交付质量奖”,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依然不是A。

           2016,由于兄弟们的出色表现,我得以抽身又一次走进了平台架构转型的大潮中,由云虚拟化走向微服务,这是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的转型。我的岗位也由pl回归技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半年我参与分析做演示原型开发,全新的架构模式,全新的技术栈,尽管我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找到节奏,但是巨大的挑战让我感觉每天都是血脉喷张的。

           有时候也会问自己,8年逗留在一个平台一个业务领域,好吗?最近我的体会:只有当打开平台的每一项业务从各个维度去剖析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浩瀚如烟。现在看到的业务逻辑和实现只是这个庞然大物在目前的场景和架构下的投影,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找到这些业务在新的万物互联场景,微服务架构下的投影,在找到它之前你必须先看清它的全貌。就像3维空间的一个球在二维空间的投影是一个圆,看到圆你觉得很简单,但在这之前你要把球的每一个细节都搞清楚,这两者在信息量上的差异估计只有看过“三体”的人才能感受到。

           不管怎么说能赶上大平台的架构转型是幸运的,能赶上两次更是幸运中的幸运,最近姚sir发了一篇“枪林弹雨成长”系列的长文,粒数平台成长道路的坎坷和辉煌,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发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8年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lw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