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对抗个人的知识焦虑和学习恐慌,结合自己亲身说说

如何对抗个人的知识焦虑和学习恐慌,结合自己亲身说说

作者: 四十二章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11:14 被阅读0次


1

为什么学习很多理论后,感觉很有启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和人交流,却感觉自己没有多大的进步?反而觉得因为这种“毫无进步”而感到怀疑人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觉得时知识无用论,活着对干货内容感到麻木了。

又你会看到有些人即使不努力用功在学习上面,但是实践工作做起来一点也不输给你,这还会给你一种错觉。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太低下了。难道不是知识改变命运吗?难道改变思维真的有那么的困难吗?到底时什么原因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这是问题,从2016年就存在的一个学习问题,可是到现在2018年还是一如既往地出现。过去别人的一句话,给予你反馈,你意识不到问题,问题就会潜伏着,在经历过特定的时间后重现。问题无时不刻不存在,分轻重缓急,分主次。就这样拖着,让你前行的速度变得异常缓慢。

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自己也意识到,只有当自己发现问题了,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把所谓参考答案应用,把所谓方法论应用,才能够真正地增强能力。而不是那种,仅仅是看了,知道了,记住就终结。所谓你觉得没有用,也就是可以说你还停留在原来的段位。人们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步骤,生活去做着,重复地去做着。想要改变,借助外力。前提是你必须先发现问题出现在哪里。而且很多时候是问题已经严重到你不得不改变的时候。

2

当看到一个有启发的点后,你会选择先停下来,思考如何去应用它。

习惯A:看了觉得很有启发,分享出去给人,然后回头还是照旧。没有产生任何的改变。

习惯B:看了很有启发,记录下读后感。然后就收藏起来。

这两种学习行为是有问题的,为什么不思考如何去应用?

1太忙了,找不出时间来。

2事情太多了,要腾出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3没有意识到这么做是有问题的。又或者说,缺乏所谓的危机意识,你不选择改变,也能够继续暂时地生存着。

4出于贪婪而不是饥渴,瞎忙,觉得学习就是不断地汲取知识,可这只不过是提高认知而已,却对实际生活没有半点好处。

5选取的材料是鸡汤,阅读的时候像嗑药后飘飘然,等药效退去后,却感觉没有半点变化。喜欢鸡汤的人,还在于一个就是无法分辨出不同类型材料的作用。鸡汤读起来不费力,像娱乐电影一样轻松,还能给人一种:我在学习,我很用功,我很充实的错觉。

脑袋被许多这样的错误思维给充斥着,又怎能产出又价值的东西?说句实话,学习能力太弱了。自我认知能力太低了。

3.

如何解决,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忙碌着的,没有哪个人都又这般好运气,进入了一家有人带你的公司。公司找你来的初衷是让一个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来提升你。提升永远都只是你个人的事情,如果没有意识到,就容易触发不满,引发抱怨情绪。

明白成长是个人的事情,逐渐意识到,提升自我不能依赖别人,要开始要求自己,带领自己,反思,自己寻找答案,自己去创造条件,自己想办法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从这里我想,这到底是思维层面的问题。有些道理别人虽能说出来,你能听得懂,但是你本我内心深处确是难以一下子接受这份事实。最后也就选择了不重视。因为从小到大,在接受教育中,多数人总是作为接受信息的一方,张着嘴,老师传授信息给你,至于能否消化信息,转化为营养,确实因人而异的。学校没有告诉你,学会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告诉你,学会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也许你在高中就看到了一些故事,但你依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你只是作为接受信息一方,而不是一个思考者,更不用提你是一个实践者。

4.

那到底该怎么做?

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每一个建议,都不是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定制存在。

建议: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1.所谓又启发的产品,占据着市面上70%以上,当人们花费最短最低成本去获得这些信息时,也意味着,能够把这些信息加工转化,生成实际产出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时间。又,可以这么说,没有经历过实际的操练,只停留在头脑中几分钟的思想,都是转瞬即逝,不能够为自己所用的。而人们能做的,就是结合自身,想办法去应用,一般来说,可以从生活,工作,学习等不同层面,逐步地拆解细分。在遇到这种启发产品之时,如果时本着一种邂逅,那应用的机率会非常低。如果本着为解决问题,而去寻找哪怕时一篇启发性的内容,你也可以想办法去加工,想办法去转化。思考到这里,突然想到,启发性产品对人的提升,因人而异,有些人成长缓慢,是因为思维低效,有些人成长快速,或许是因为人们经历过锤炼。这部分人学习能力也比较高,能够实际地产出一些成果。他们会说这是和一个人的天赋有关,但实际上你知道,这离不开一种练习,短时间真的是难以改变的。当思考到这里,你获得了一种独立的,不依赖于他人意识。你发现,他人的观念是对是错,选择是否遵从,相信,确实一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相信那些自己接受的信息。拒绝相信,是一个人独立意志的体现。可是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种独立意志,早在很久以前就被磨灭掉了。

过去有人曾和我说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凝练的概括出方法论,可是对这个方法论的理解,确实尤其漫长的,并不是自己认识这几个字,理解了就能够应用。应用的背后,需要下很多的功夫,这是大道至简。学以致用,不用则废。

2.优先选择能够帮助自己“培养能力”,构建知识体系的产品。不同阶段,所要吸收的,接触的知识内容其实是不同的。适合大咖的,其实未必适合你,或者简单地说,大咖关注战略层面,关注未来趋势。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能够应用,但是你不能应用,这对你来说是认知信息,更不能在当下应用。但是你知道一点,可以适当看,少看,这让你简单地看看宏观层面的方向。但是离应用,至少不是未来一年能够做到的。

3.寻找能够提升个人能力的产品,信息,内容,本身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懂得如何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也是人与人之间差距体现。

4.没有钱买服务,但至少要想办法去实践,去获得反馈。这正式某些付费产品的价值体现。你通过花钱,购买了别人的时间和劳动产品。但前提是它能够对你的实际应用产生帮助,才是价值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建议说,预期每天看这一大堆别人分享的信息,不如用心把时间花在做好眼下的工作上面。至少它是你的实际练习。知识这种实际练习,很多时候夹杂着无价值的劳动,他人正式用想通过购买你的时间来解决这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而如果你能顺带解决问题,那是更优秀的产品附加值体现。

5.总的来说,启发性内容对你用处不大,除非你想办法去应用。如果你能够先发现问题,再去寻找信息,则是更为精准的,也将能够大大地增强应用的可能性;知识体系提升层面的,这种产品少,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当然也有一定的价格。提升具体能力的,最终实现对某项技能的提升负责,比如关键明的《爆款文案》,《PS教程》,算是一类。但这类产品和书籍,都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练习的。所以才说:知识是可以学会的,但是技能是要习得才行。没有练习,哪来的技能。一切的理论,课程,启发,终究要回归到练习实践当中。拓展一些来说,你不再管理岗位,让你上一个管理的课程,能够有用吗。其实用处并不明显的,它最多是带给你一种认知层面提升,让你知道,原来又这件事情存在。这是残酷的事实,但真相就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对抗个人的知识焦虑和学习恐慌,结合自己亲身说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ni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