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到周日下午,我就非常焦虑。
这焦虑甚至是生理性的,胸口发闷,喉头发涩。
上周末,我花了两天时间,认认真真做了面试准备,这周二参加了一场面试。
面试的情况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尽管因为急着去开下午的会,我在最后与部门正职领导聊的时候有点慌慌张张,临走的时候,她直接向我表示欢迎我来。
然而我回去想了两天,翻来覆去的想,最后却放弃了。
通过这一次,我对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有了新的认识。我的公司诚然是经营困难,但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算要走,也并不急于一时。我的领导诚然人品是有点差,但我这几个月挨的骂,也不全是冤枉。
当我提高站位,从整个职场的角度来评判我现在的工作,得出了一个结论:目前的工作当然不完美,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大体是正常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在职场中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其中自然有公司和领导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还在我自己身上,是因为我不适应这样的角色转换,这其中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心理上的抵制,打一开始,我就不愿意接手这工作,但此事已成定局,如果不走,我就必须要面对。第二层,是认识不足,既然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对于角色的转换,工作的安排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思考。第三层,是能力不够。不加思考,勉强上阵,结果就是捉襟见肘,有些事情确实处理得欠妥,自己做起来不顺不开心,因工作结果不好被骂了更不开心。
今年偶尔有冒出后悔当初没考编制的想法。但这次面的工作是事业单位的企业编,同工同酬,环境与普通机关一模一样。我却还是放弃了。
两相对比,发现现在的工作也还是有优点的。一是经过上个月一通操作,工资涨了些;二是离家近,倘五点下班,五点半就在家了;三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加班还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
前两天买了奴隶社会诺言的会员,听了几节课,又有了新的感受。
我现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沟通协调的问题。
在这以前,我理解的沟通难题,就是让部门或同事交材料,人家不按时交。我的解决方式,唯有一请二催三搬领导。但现在的沟通协调,涉及到对内对上对外,有时是多方在立场相对的情况下要实现合作。
我一个社恐,每天只想老老实实盯着电脑,连接个电话都要给自己打打气,这工作着实是有些难为我。
所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应该换一个像以前一样单纯的工作,只用跟自己做斗争的,不用或者少用跟别人打交道的。
但这几天来,我渐渐认识到,处理这类的问题,是职场的常态,或者说,是从基层迈向中层必须要过的一个坎。
我可以说,我不喜欢国企的环境,可以说,我不想当领导,但我不能逃避这件事情。因为或早或晚,它可能都会到来。
最近很爱看一个在清迈的博主发的长视频,为了带大家了解泰国的生活状态,博主采访了很多人,这些人需要面对他的镜头侃侃而谈,甚至还要展示自己的房子,生活价格,居住状态。
我猜,并不是所有被约的人都愿意接受的,如果是我,我就不愿意把我的房子给别人看。何况是个萍水相逢的人。他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拒绝。
连一个做自媒体的,在国外生活的,在我看来人生状态已经非常自由的人尚且要经历这些,我如何能逃避?
忽然想起研二的时候在报社实习,要采访创业者,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个卖冰淇淋的小店,打电话过去说想采访,被拒绝,话里话外觉得我是个骗子,最后直接挂了电话。
我当时在商场里。找了个长椅坐了下来,一坐就是一下午。
从那以后,我就觉得我当不了记者。
我害怕很多东西。因为害怕当众讲话,觉得自己当不了老师。因为觉得自己面试能力弱,不敢去所有无领导小组面,因此直接放弃了校招。
在这以前,我从未想过要同我的社恐做斗争。但下个月,我就要满35岁了,进入叔本华认为的真正的中年时期。这个阶段,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更自由。为此,我必须要勇敢一些。一个满怀恐惧的人是不会拥有太多自由的。
所以我决定,不放弃找新的工作,但在现在的工作里,也要历练能掌控它的能力。我放弃现在的工作,可以是因为任何原因,但我不能接受是因为我无能。且不谈100分,起码要做到80分吧。
所有成长都是痛苦的。一旦接受这个设定,不把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归因外界,现在,对我来说反倒是一个机遇,一个锻炼自己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的机遇。抗压能力听起来很可怕,只要将它转换为“钝感力”就好得多。要言之,皮实点,领导批评,他人怨怼,左耳进右耳出就完了。
蒋方舟曾在节目里说过,上一辈人的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被我们这代人所不齿,觉得无聊,没前途。但她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非常难得的安稳幸福的日子。这世上,古今中外,没有多少人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我既没搭上稳定的那班车,便就随随大流吧。古时随便做个官也得颠沛流离,如今世界变幻速率迅猛,我就打一枪换个地方,也没有什么要紧,好像还更符合时代潮流。
昨天理了理,发现所有的人生问题,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我现在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财务稳定,已经解决了人生的大半问题,实在该为自己感到高兴。剩下的问题,就一步一步来吧。
李一诺说,她大概也是三十出头的时候,开始思考这些人生的宏大命题。我从18年第一次辞职,开启了首次思考,现在算是第二轮。三年过去,虽然所悟有限,但还是有所成长。但愿40岁的时候,也能同他们一样,实现真正的不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