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尝试建立一套高效的阅读、写作系统。发现卡片写作是一种好方式。
看完一本书,把学到的几个重要概念背下来。一个概念就是一张卡片,再用一段故事拓展。写起来不累。
写作像爬山一样,如果一开始就想着登顶,感觉会很困难,开始抱怨、失去耐心。
不想山顶,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向上爬,认知负荷小,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
还在摸索实践,分享两张卡片。
黑泽明谈写作
看余秋雨讲解《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提到莎士比亚的巨作《李尔王》,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根据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用甜言蜜语表达爱,小女儿认为爱不能用言辞表达,被驱逐。结果李尔王被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当看到黑泽明的电影《乱》发现,一模一样的剧情,只是三个女儿换成了三个儿子。乔布斯说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黑泽明的“剽窃”注定了《乱》这部作品的成熟和伟大。
黑泽明是怎样进行剧本创作?你听完一定会有收获。
1、阅读是重要的。
广泛的阅读俄罗斯文学和一些经典。要是没有丰富的储备,你就无法创造。你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是来自阅读,还是你自己的亲身体验,你脑子里有东西,才可能去创造。
2、创造来源于记忆,记忆是你的创造之源。
阅读还不行,读完后还要能背下来。
3、写作的窍门这个秘密年轻人不知道。那就是,乏味的写作工作,必须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写一天,至少能写2到3页,即使这挺费劲,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能写出上百页。
这里还有一个黑泽明讲巴尔扎克的写作窍门,快写慢改。
巴尔扎克写了我们一辈子都看不完的巨著,他草草写完,就立刻送去印刷,拿回印刷版后,就在空白处修改,最后只有极少部分没有修改。然后,送给出版社编辑印刷出版。
给你提炼下黑泽明的创作方法:阅读-记忆-写作。
最后,黑泽明是这样说他的副导演: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
因为这成了习惯,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无论如何要写到最后,直至得到了某种成果。
如何破解写作之难
读阳志平的认知写作课,有一点思考。
阳志平认为写作有三难:逻辑之难、文采之难、故事之难。
如何解决逻辑之难呢?
头脑里面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模型。我们可以背下三五种结构模型,让逻辑连贯。清晰逻辑的练习形式是:组块和远距联想。
组块类似于拼图,用卡片写好一个个组块,拼图的时候打破常规,让每一个组块的拼接都能产生远距联想。
类似于电影里的镜头蒙太奇,不相连的镜头产生更多的意境。比如镜头是一片波澜起伏的大海,然后看到一个女主角用手伏在窗边看海,我们就知道女主的心情不平静,接下来会有故事发生。
既然组块可以让逻辑清晰,至少看上去是的视觉呈现是清晰的。那在写公号时,文章分三到四块最好,每块一个小标题,减轻读者的认知负荷。
故事之难,是因为作者要有同理心,把自我置后,才能产生共情力。
他提出了一个最小故事模型,这个模型在《故事》这本书的场景篇章也提到过,现状-冲突-行动-逆转。
有了最小故事模型,就要看一篇文章里有多少这样的小故事构成了复杂故事。
这句话《故事》讲的更透彻,一个场景就是一个故事,场景就是最小故事,一个场景意味着改变,故事是由这些场景构成的。
再比如:老阳认为故事是由三个事件构成的,事件1小于事件2小于事件3,事件3是对事件1的逆转。
《故事》讲的更透彻:触发事件-改变事件(恩宠时刻)-最终事件。当触发事件发生时,主角将会进入冲突统治的世界,每一次冲突会比上一次更激烈。事件意味着改变,最终事件就是对触发事件的改变。
所以,关于故事这块内容,最好的书还是麦基的《故事》。
文采之难,老阳举了大量案例,从张爱玲到古诗词,这块内容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大量刻意练习。老阳干货很足,付费可以减少自己的时间成本。
市场上我喜欢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舒明月,一个是王佩,都是注重文采的行家。如果设好目标要学习,就都报名,集百家所长,说一家之言,输出。
不得不感谢老阳,他基于写作建立的一套科学认知,让我们找到了科学的写作方法,提升了写作效率。如果不是看老阳翻译的《纳博科夫卡片法》,我们很难了解到伟大作家的创作方法。
组块:作品的构思先于作品本身;
远距联想:填充空白,完成脑海的拼图;
创作密度:聚集在更少的内容,创意密度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