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三个"黑洞"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三个"黑洞"

作者: 成长视觉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23:20 被阅读1次

许多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筋疲力尽而又欲罢不能。

要警惕,可能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已经陷入了一个"黑洞"中。

什么是黑洞呢?

如果我们把大把的时间投入到某一件事物里去,它就会不断地吸取你的时间,比如游戏、比如刷手机;

如果我们把大把的金钱投入到某一种东西上,它就会不断地吞噬你的钱财,比如享乐的欲望;

如果我们把大把的精力投入到某一件事上,它却不断地损耗你的心力让你疲惫不堪,比如争斗。

这些就是黑洞。

黑洞让我们沉陷之后不能自拔。同时,它产生的副作用会一步步地不断扩大。

我们会发现,一旦选择了它,我们内心产生的空洞,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填满。黑洞的缺口只会越填越大,它见不到底,令人绝望。

黑洞让我们感受不到光亮,看不到前景,找不着出路。我们陷得越深,心中就会越感迷茫、焦虑、痛苦和恐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陷入一些黑洞,最常见的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黑洞:自以为是

大多数的父母认为自己了解孩子,并能够尊重孩子的感受,大多数孩子感觉到的却是:父母不了解自己,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

面对孩子,大人最容易犯的问题之一就是自以为是,这导致了我们陷入于认知与事实间的偏差中而不自知。

一位妈妈说,她在孩子面前一直是温柔的,从不会对女儿大声,因为她知道,孩子是独立个体,他们需要尊重。

有一天,她陪女儿去超市,为她买礼物。

女儿看中了其中一款玩具,妈妈瞟了一眼说"这个对你不合适",然后到另一货架上挑选了另一款:"这个适合你,我们买这个吧!"

见女儿露出失望的神情,妈妈开始耐心地讲道理。

但女儿在妈妈的教诲中眼神游离,一点也没听进去。

妈妈挑完了东西,准备去买单。女儿不走,扯住了妈妈的裙子。

妈妈使出权威:"我数一、二、三了,别让我数到四!" 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她走了。

妈妈这样告诉我们:我最讨厌听到孩子说"我不要",这是对我权威的一种挑战,是不能容许的!

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感受到妈妈的温柔和尊重,我看到的是她的强势。

玩具是给孩子的,妈妈却以自己的感觉为主为孩子做了决定;在女儿表现出不满意,尝试坚持自己时,妈妈用权威压制了她。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我们很容易不由自主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给孩子做出种种设想,这些设想常常带着很大的主观成分,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

这样的结果,常常导致孩子的需求被忽略,而我们却以为自己照顾到了他。

表面上,我们没有打骂他,我们同他讲道理,我们以为"说服"孩子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就是尊重。

这就是我们自以为是的表现。

那位自以为是的妈妈为女儿买来的礼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本来想送玩具让孩子开心,但孩子却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被忽略,那个玩具令她回忆起的都是不愉快的体验,因此她再也不想碰它一下。

好心办坏事的结果,都是这样来的。

一旦陷入了自以为是的黑洞里,我们与孩子相处时,会不自觉地把主体变成了自己而不是孩子,事情的结果也因此背离了初衷:

觉得自己处处都在为孩子付出,怎么她就不满意呢?

我给你买玩具了,你还不开心?以后别想买了!

孩子因此而倍感委屈和挫伤,而大人因为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做得越多,心理越不平衡,感觉孩子不可理喻。

甚至开始对孩子产生抱怨和不满。

当我们觉得孩子不可理喻时,要反省的恰恰是我们自己,这种现象往往表明了我们已经进入自以为是的黑洞里。

自以为是,让我们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问题,更不会向内寻找原因,我们看到的都是外界的因素。所以,我们会期望孩子改变,如果孩子不迎合,我们就会抱怨和感到痛苦。

走出这个黑洞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通过学习和平等沟通来了解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变自己。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常常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神奇消失了。

第二个黑洞:过度养育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养育常常表现为两种形式:过度保护和过度控制。

这两种父母看起来都非常爱孩子,对孩子特别负责。

实质上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潜意识里是在图省事:避免麻烦。我们在替孩子绕过麻烦的同时,自己也省事了。

可我们发现,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因为,过度养育其实是在给孩子的能力设限。

我们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越无能,然后我们不得不做得更多。久而久之,我们就陷入在这样的黑洞中不能自拔。

麻烦是用来解决的,而不是逃避。所有我们逃避过的麻烦都会不断长大,然后又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无处躲避。

比如我们对孩子过度保护是为了避免他受伤,结果却发现,一旦他要自己去面对世界时,反而会比别人更容易受伤。

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那些被过度养育出来的大学生,对家庭生活更加不满意,感觉更不幸福,而且抑郁程度也比其他人高的多。

其实孩子的能力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是我们给他设的限导致了他的才能萎缩。相信孩子,及时放手,鼓励和培养孩子独立,是走出过度养育黑洞的唯一有效途径。

第三个黑洞:纵容孩子

纵容孩子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二是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和欲望。

对孩子行为放纵的最严重结果,是孩子无所敬畏。

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工具,他的行为不仅让父母痛苦,他长大后,危害性更是巨大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避免纵容的方式就是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并坚持原则。2岁以后就可以给孩子定立规矩了,越早立越容易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超过7岁,孩子的很多行为就会变得难以改变了。

下面说说欲望,这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当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陪伴不够时,常常喜欢通过用物质上的满足来换取孩子精神上的滋养和快乐。

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对物质上的一种贪婪和占有欲。

每一次的物质刺激都只能换来短暂的快乐和满足,可下一次的满足就需要更多的物质刺激才能得到。

人类的欲望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为孩子选定了一种无条件索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就会变成他们终身的一种固定思维,投入再多的金钱都填不满他的黑洞,他的索取只会越来越多。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培养孩子物质之外的快乐能力,比如爱、比如帮助别人、比如通过努力收获自信和成就感。这样的快乐体验才是深刻而持久,并给予孩子无穷无尽的内心成长力量。

一个人的第一次快乐体验,往往奠定着他最初的快乐底色和喜好。

所以,我们在孩子的人生之初,要用爱来滋养他的精神,而不是用美食、物质的占有去刺激他的欲望。

鼓励孩子在探索中增长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体验独立、获取自由、成功挑战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有了这样的底色,他将终身有动力去追求这种高层次的快乐,让自己拥有一个智慧和幸福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三个"黑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tq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