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似乎是有这个购物节以来,首次的大幅降温。在国家史无前例的强力监管之下,我几乎没有收到一条关于双十一的营销短信,也鲜见各类平台的其他宣传内容。似乎已然没有了这个节日一般,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
早间在喜马拉雅的音频中也听到了专门针对“反消费主义”的介绍。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购物,尤其是在所谓的打折促销的日子里容易出现的非理智购物行为。
打去年新冠疫情以来,消费骤减。工作餐多以食堂、外卖甚至自带餐替代。而其他应酬更是基本归零,下班不是第一时间赶回家吃饭,就是在公司吃免费的加班餐。周末亦很少逛商场消费,时间都被孩子所占据。当然,钱也并非完全省了下来,而是转移到了孩子的各种学费中去。
我手上的消费类基金,在今年春节前经历了最后一次高涨之后,再不曾翻身,低迷至今。
消费的动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我感觉变得更有钱了。何为感觉变得更有钱了?比方基金股票涨得好,手上有的几套房子也涨得好,工作前景不错工资也看涨。这时候,这些心理信号都将传导到实际的消费场景中,更愿意花钱买东西,花钱享受生活。
今年的现实情况却是反过来的。教育培训行业的大清理,楼市的险些硬着陆,互联网经济快车的急刹车,资本无序扩张的大终结,这些集中发生在今年的事情,尤其在疫情反复的加持下,非常多的人收入锐减,甚至失业。消费这架马车,终于累趴下了。要再爬起来跑起来,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这样的大环境变化,对我来说,似乎并没有明显的不适。反倒,有些顺应了我原本期许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少了一些折腾式的繁忙,少了一些表象化的成就,这本才应该是工作的常态。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以长期主义的心态来重新对待生命。少一些喧嚣与浮华,多一些宁静与正念。更加平衡在勤奋学习、认真生活和快乐工作之间。
只是苦了那些正饱受变革冲击的行业中的人们。亦让血气方刚的年轻一代的同行们多少有些感觉生不逢时。是的,互联网最好的时代恰巧被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它开始于我们刚刚工作的那几年,亦在我们尚且干得动还没有来得及腾出位置的年代终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