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水调歌头》

作者: 午后参天大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23:39 被阅读0次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首歌,一首借苏轼的词创作的歌曲,由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大意: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

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个人总结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更有对前途,对时事,对国家未来的迷茫。

借月抒情,借思念怀家国之情,是词背后的真正情感。

作者苏轼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水调歌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ve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