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1-04

2019-11-04

作者: 鱼耳朵鱼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23:36 被阅读0次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词名声最大的有两首,一首是《念奴娇》“大江东去”,另一首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特别是《水调歌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它推为中秋词的绝唱:“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古代,喜欢这首词的人特别多,《水浒传》第30回还将《水调歌头》写到故事情节中去了;在现代,人们将《水调歌头》谱写成了充满古典韵味的流行金曲,邓丽君和王菲都唱过,目前这首歌脍炙人口,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唱。

        今天的作业,就让我听着邓丽君的《水调歌头》,像欣赏天上的皓月一样再来欣赏这首词吧!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多了一份好奇心,我也想端着酒杯问青天、问月亮、问东坡大师,您是如何写出这首千古绝唱的呀?

    先来欣赏这首词吧。

    词读百遍,其美自现

        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想要领略到一首词的美,自然也是词读百遍,其美自现。

        苏东坡的这首中秋词上片因月亮而生奇思妙想,下片因月亮感叹人间的悲欢离合。

          词学家认为这首词挥洒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尘凡。绝尘凡,就是说他这首词有仙气。

        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在一个叫超然台的高台之上,苏轼与同僚聚会喝酒、共赏中秋圆月。每逢佳节倍思亲,他思恋与自己肝胆相照、情深意厚的亲弟弟。此时此刻弟弟也在赏月吧,弟弟远在济南,已经六年未见了……此时大师心中有很多的情绪在翻涌,欢喜之后有失落,惆怅之后有旷达……就在这些此起彼伏的情绪中,我们的大师苏轼端着酒杯、醉中望月,飘飘然欲成仙……突然,在大师才华横溢的胸中,一轮圆月破空而出,映照着天上的月亮,是的,灵感突现,于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承上启下,既不知道明月什么时候才有的,当然也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城阙里,今天晚上是什么年月了,端着酒杯向老天发问,却没有人回应我。

    问之而不得其解,不如我去天上寻一寻,看一看,于是有了下句,“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欲”与“惟恐”两相呼应。美妙的仙境吸引着苏轼乘风而去,但是经过一番考虑后,“惟恐”二字调转笔锋,琼楼玉宇固然华美奇丽,然而跟人间的温暖人情相比,琼楼玉宇太过冷清,还是现实生活来的亲切啊,还是乘着酒兴,在快乐的月下人间起舞吧,“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个“弄”字,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月下才子佳人翩翩起舞的美妙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充分展现了大师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乐观与旷达与下片暗暗相通。

        有学者评价,上片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而下片,实写月光照人无眠,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 低”、“ 照”三字精准传神。月亮、光影、人的思绪都在渐渐转动,夜已深,豪兴收敛,思绪转为深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愿亲密的人长久活着,纵然不能在佳节里团聚,那么千里虽遥,但能共同仰望这轮皓月,享受这美好的境界,也就非常满足了。

    苏轼的这篇名作,有美丽的想象,有细致的刻画,有豪爽的兴致,有深沉的哲理,交织为一,不单一,不肤浅,有情有味。其中的乐观精神,给读者以安慰,以鼓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1-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vj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