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你二十岁就写豆腐块小文,现在还在写吗”。“在写呀,一生只做一件事嘛”我自嘲道。
记录生活的点滴悲欢,何乐而不为呢?有时扪心自问:“你有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我真说不清楚,能说清楚的是喜欢,我自知根性浅薄,不敢妄想什么,当然能够“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自欢喜。
直到有一天,读到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讲一老一小俩个瞎子的故事,老瞎子的师傅告诉老瞎子,要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打开琴里药方子抓药治眼睛,他就因为到死没有弹够一千根弦,才最终沒能看见,老瞎子抓药时才发现琴里的药方是一张白纸,最后老瞎子告诉他的徒儿小瞎子,要弹够一千二百根弦,才能去抓药,自己就是因为只弹了一千根,才沒有重见光明。正是怀着对光明的渴望,老瞎子才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努力弹琴,度过生命的每一天。为什么老瞎子对徒儿编了和师傅一样的谎言,因为他明白人生局限使他永坠黑暗的深渊,重见光明这一结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曾经心怀希望,那么奋力地活过。
后来,我又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作者在着手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之前,重返他的故乡毛乌素那里的大沙漠,在那里“誓师”保障了今后六年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都矢志不移地坚持著作,文中写道:“正如农民,春种夏耘,到头一场灾害颗粒无收,他也不会为此将劳动永远地束之高阁,他第二年仍然心平气和春种夏耘而不管收成如何”
我们坚持生活中自己认定的事,无论写文,绘画,书法,还是其他,也应怀有大师的精神,结果未知,不辍笔耕,也像盲人老者那样,追逐热望,努力劳作。
我还希冀常常走向一处辽阔之地,或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或是山川相缪,水天相接的海边,在那里,我们感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感受“长江之无穷,吾生之须臾”。天地之大,人既是渺小的,更是伟大的,天地之久,人生既是短暂,更是美好的,人类的高贵精神恒长持久,与日月同辉。在那里,我们能理清生活的所有困扰,也包括坚持写文这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