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万个小时成为专家?
21天养成好习惯?
相信很多人听过类似的道理,如此简单的道理真的简单么?真的准确么?
每每回想起项目结束时,总是习惯性的对周边的人说起坚持坚持再坚持类似的道理,可结果却是不尽如意,又或者对于自身而言,听过很多好的道理或者好的习惯却未能坚持到最后。如此往复,浪费的是时间;留下的是失察后枉下的定义:“我是一个自制力不强的人”,“我觉得你们都是骗钱的”“我很懊恼要是当时.....”等等,但是作为个体而言我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不断在痛苦中追寻之前的过错和轻易的原谅自己,如此往复,一遍一遍一遍......
趁着休假,阅读了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将自己的认知升级一次,现如今对其内容进行简单咀嚼后的“反刍”,权当自言自语:
现状:20年开车的老司机、老师、医生一定比入行5年的新司机、老师、医生强么?答案是不一定;
以为简单的只要重复的做一件事情,只有肯下功夫事情就一定能成?答案还是不一定;
那些心算大师,各种技能牛逼的人物真的是天生赋能?答案还是不一定;
结论:当一个人在自己岗位从事一定年限后,技能将不再提升,好比一颗茂盛的植物摆放在房间里,总有一天植物成长成可触及天花板,同样我们在职业技能上也会触碰到所谓技能天花板(非常庆幸入了咨询培训行业,行业特点-需要不停的自我学习,自我颠覆来成长,造成30岁的我还能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未曾退化到婴儿期,你呢?多久没主动学习了?);如何避免技能天花板同时又能看见自己的成长呢?
首先我们需要做到有目的练习:
①、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②、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③、有目的的练习包括反馈(演练、听录音;或者请教身边牛人的反馈)
④、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我们从细胞开始就习惯了平衡,如果你经常跑步,那么你就能够深刻感受其中缘由)
只是有目的的练习就够么?有目的练习只是药而已,如果缺少药引是无法达到我们需求的效果,心理表征——一个简单而复杂的药引;简单在于逻辑简单,为什么心算或者记忆大师能够立马得出结果,原因在于他们把内容具象化了,从而很容易通过联想来得到结果;复杂在于每个人的心理表征不一样,每个人需要结合自身熟悉的或习惯的事物进行关联,以便大脑随时调用潜意识来进行搜寻,以达到目的,这也是刻意练习的核心——搭建自己的心理表征,利于联想。
文中举了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1、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只要一个目的:提高绩效!!! (一定可量化)
要提高绩效需要避免三种流行的错误:
①、某人的能力往往受基因特征的影响(“我不能、我不是。我做不到”)
②、如果你足够长时间做某件事情,那么一定会擅长(新老医生、新老司机,技能天花板)
③、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更加需要正确的方法)
在工作中的刻意练习“边干边学”
①、创建有反馈的工具
②、改进心理表征
2、刻意练习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找位好导师:帮你制定好的心理表征(导师只能引导你达到他们或者他们学生曾经达到过的水平)
②、投入和专注至关重要:有目的的练习至关重要,不能只是漫无目的的重复同样的动作而需要制定提高和进步的清晰目标。
没有导师怎么办?
①、自己设计练习方法(反复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那些方面存在问题,并且聚焦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采用不同方法来提高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②、用三个”F“来建立心理表征
“Focus”专注
“Feedback”反馈
“Fixit”纠正
惰性或者理解为待在舒适圈是所有生物的本能,造成很多事情始于一时兴起,陷于无暇顾及,终于不了了之,半途而废是很多人失败的共性,如何解决?
①、以新的方式俩挑战自己
②、攻克特定弱点(想办法逼自己一下,就知道你自己的停滞点在哪里)
③、保持动机(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弱化停下脚步最有效的方法: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杰出人物往往做两件事“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将练习课的时间限制在1小时左右”)
外部动机:社会环境(团体,确定团体成员也和你一样有相同的目标)、身边人的认同和鼓励。
④、精心设置目标(一个小目标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
如上草草,部分摘自书中,部门来源咀嚼后的思考,余下部份来自胡思乱想;寄希望于以后不再说坚持坚持再坚持,以此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