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在这个众口铄金的时代
在这个众口铄金的时代——国学篇

在这个众口铄金的时代——国学篇

作者: 望龙祭殇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3:11 被阅读0次

    所谓国学,这个范畴有点巨大,各家说法众多,我也没办法一一列举,我个人比较喜欢和赞同的说法是“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学问”。这是一个定义,细化下来又可以分为很多方向。

    一个是文学体系,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经史子集”四大类,四书五经也好,宗教经典也好,唐书宋词也好。这都是我们时至今日不可或缺的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学宝库。

    再一个就是思维逻辑上的,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我们随口就能说出论语之中的几句话,但那并不只是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的行为准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我们看待得失的心态,“吾日三省吾身”是我们自我升华的衡量标准。。。国学已经不仅仅是文学,数千年的传承他已经流入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

    自然最后,还有一个就是他的核心精神,有人说“我们应该谢谢秦始皇,如果没有他中国就像现在的欧洲,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各个小国”这我很赞同,因为看过一些先秦的原始文字的文物,同一个字在同一个载体上有很多种写法。没有亲眼见过,你无法想象统一文字的贡献有多大。但是还有一个人,就是汉武帝,或者董仲舒,因为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没有了思想上的统一,虽然后世诸多评论褒贬不一,但是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儒家的“兼容”“发展”也是他能传承2000年的很重要的特性。而武帝时期融合了诸多学说优点的儒家,也正是我们一直传承至今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因为这点,我们的国家分分合合却始终都有着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借用《国家宝藏》上的一句话,“知来处明去处”,借古照近才是我们理性的思维方式,复古不是仿古,读经读不出意境,唐装穿不出神韵,“对影成三人”的伤情不是一句“孤独”所能说的清的。方向是好的,我们开始了又一次的国学热,古典热,复古的潮流在一步步的走向身边,在我们这个四线小城我都见了好几次穿汉服的小姐姐,总是会多回头看几眼。今天主要来说国学,小姐姐先放一边。

    今天的国学热,我真的很不看好,因为这不是正常的大众思潮的一种回归,而是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国学班,女德班,某某书院。。。我想大家总会听到过吧。一个学期动辄大几万十几万的学费,真的令人瞠目结舌。当然您要是土豪不在乎,请和我做朋友,有这钱去毁孩子不如给我,我记你个人情。

    为什么说毁孩子。我先从教育体制上来说吧。诚然,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并不是很完善,但绝对是时下最进步也是最贴合实际的教育方式和教材。一整套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你不去接触,你让孩子去读经?去背诗?这其实也不是重点。

    这里插一本书,《弟子规》!!!最早对他的接触是看一个视频,一个小年轻大概15 6的样子,在讲台上痛哭流涕的讲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好,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发现以前的自己怎么不堪,怎么下贱,然后改变自己现在怎么样怎么样了。后来有一次混进一个传销窝点的聚会,看着台上一个个“受益人”讲述的几乎是如同翻版。先不说《弟子规》内容,我这里有两个说法,一个是有很大受众的知识类节目的介绍:大致是这样的,清代秀才李毓秀,赶考不中,在家写了这么一篇《弟子规》被一个小官吏看上了。他干什么呢?用来训诫囚犯,因为书中内容大部分是用来提升人的奴性的。二个说法是经过多番调研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的:《弟子规》及其作者在清朝基本是名不见经传的,这本书开始被关注是清末民初时期,而近期的一次走红是从台湾开始的,当地的宗教场所会印制一些劝人向善的书籍分发给信众,《弟子规》因其上口简短发行量也最大,慢慢的流入大陆开始了它“毁人不倦”道路。说这么多,我叫想说百度百科是哪个傻X编辑的?    还“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 ”?真的是为了钱什么事都干的出来。通篇看完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挖掘一个人的奴性,也许有人会说里面会多很正确,对啊,垃圾堆里说不得还能捡到好东西呢。只是这种封建的压制天性的又带有强制的道德约束的东西在这个思想解放的今天还能大行其道让我有些费解。

    再回来说这些拿着国学当幌子的学院吧。1912年蔡元培在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就颁布条例“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早在百年前我们动荡的国家就开始了要培养新时代的健全现代人的计划,然,百年之后,蔡先生会不会为这些大张旗鼓的国学院暴怒呢?前面名著篇的时候说过,历史的遗留都是我们珍贵的财富,问题是我们大众学会去欣赏和赞美就够了,研究搞学问就交给专业人士好了。周老爷子真的是有先见之明《所谓“国学”》中“一是商人遗老们翻印了几十部旧书赚钱,二是洋场上的文豪又做了几篇鸳鸯蝴蝶体小说出版”一句话说穿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还有一句就是“学生是买不起的”真的是味道啊,动辄几万十几万学费也真不是工薪大众承受的起的。再一句就是“简直是拿少年来开玩笑。这是他们之所谓“国学”。”嗯。是我想说的!!!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学院啊国学班啊这么盛行呢?归根结底,爹妈想要一个“听话懂事”“逆来顺受”的孩子。记得很早的时候有一句话“曾几何时以爱的名义造了多少孽”,能上这些的大多也都是中产以上家庭,他们不愁孩子的出路生计,转而就开始固化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杨永信的电疗大法早在初期就有“惨无人道”“地狱之刑”之类的曝光,那些把孩子送进去的都是傻子吗?不,大多数都是爱,是不是很难受,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好像都没有错,但,孩子的痛和心理阴影又谁来负责呢?

    国学就在我们身边,怎么用筷子就是国学,“礼仪廉智信 ”就是国学,“谦逊包容”就是国学,舍近求远,本末倒置,真真是贻笑大方。

    举个例子,有句话是“君子佩玉”。很早的一种说法是,把玩的玉刚好一手握之,是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握住温凉的玉石会在心理上产生放松的感觉,简单点就是不至于失态,到后来开始了一串玉的佩戴,说法是走路太快或是动作过大就会听到玉石碰撞的声音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要稳重。一个行为文雅,气度非凡的君子就这样出现,这就是佩玉的原因。而当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因由?形似而神不在,国学热到底是热在了哪?我想也就是很多的人钱包热了。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固然是好,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岂不更加美哉。

    国学的智慧,岂是我这半斤八两说的明白的,只是期望在这个众口铄金的时代,大家都能多元的接受,独立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这个众口铄金的时代——国学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c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