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治疗的外化
1.外化对话的基本概念:
叙事治疗最广为人知的策略: 问题外化(extematizing of problems)是由 Michael White and David Epson二人发展出来的.
(1)问题会运作冲击或渗透人的生活,是独立於人的东西,化外是此信念的实践.
(2)问题外可以打开空间,让当事人做自己故事的作者.
(3)外化的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4)问题外化不是要消灭,铲除,杀死问题.透过外化是要创造一种语言的和关系的情境空间,让原本被问题给挤压,压迫,和控制的个人满能够想像并活化个人如何与问题有不同的关系或较偏好的关系.
(5)外化对话已渐替代问题外化,其意义在於外化的态度与使用,是在谘商关系中不断持续开展的.
外化需要理解的概念
主线故事:
来访者生命故事中那些特别突显,不断地被储存记忆,成为围绕着某个主轴的故事,就是主线故事
替代(支线)故事
:来访者生命故事中不符合主轴的,不被注意的事件,成为替代故事。
外化的作用
1. 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
2. 帮助服务对象跳出原来“人就是问题”的框架,重新看待问题的本质,削弱服务对象的罪恶感、羞耻感与自责,以及问题负向影响的杀伤力
3. 重新释放服务对象的压力和罪恶感
4. 扩展行动空间,问题外化在服务对象与问题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为其行动创造了条件
5.鼓动新故事的发展,问题外化同时也解构了服务对象对问题固有看法,通过发现独特结果,往往很快就能发展出新故事,帮助服务对象脱离长久以来被问题所困扰的悲惨故事;
6.重新启动自我,问题外化可以使服务对象从“问题”手中夺回生活,使自己成为生命故事中的主角,而不再是束手无策的受害者。
7.通过外化,让人透过问题,去看自己的力量与能力,珍惜自己
外化在生活中的作用
1减少无意义的人际冲突,包括争吵问题由谁负责
2减低失败感,很多人在努力解决问题还是失败之后,对问题的持续存在常常感到会有失败感
我很失败,这件事情已经做的很多次了,还是做不好
我一直被这一个做不好的问题困扰当认识到这点,人的注意就会从自己做不好,转移到导致自己做不好的问题上去
3铺路。让人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努力面对问题,避开问题对生活与家庭关系的影响你咋回事呢?怎么一直都做不好?天天作业都没完成,成绩这么差
并不是人的问题,不是人本身就成绩差,也不是这个人有问题
孩子被问题困扰而导致成绩下降,让家长将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去除
更加理性,更加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和亲人
4打开新的可能性,使人能够采取行动,从问题和问题的影响当中恢复生活与家庭关系
如上所说,当认识到孩子是受问题影响,父母的注意力就从孩子身上变为问题上,开始考虑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极大的促进了家庭环境中从问题影响中恢复的速度
2.如何进行外化:
1客观化将问题和当事人分开,使当事人有一空间来省视问题和自己的关系.谘商师可以透过修饰当事人使用的语言,使问题客观化,例如「他的误解是如何让你感到难受 」,「内向是怎样让你无法和人形成朋友关系 」
2命名 在经过一段谈话后,谘商师可以请当事人对其描述的困扰或经验给个名字,人们通常会因为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感觉到无力,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会导致挫败感,而求助它人的时候就会更加加深了这种挫败感,因为这等于承认了必须要依靠外人的帮助。
叙事治疗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协助来访者重新取得对生活的控制感。
我们可以让来访者对问题命名,因为命名带来控制感。因为当人们寻找帮助的时候,往往就会感觉到自己被问题控制。
例如「后已谈了不少有关你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不晓得如果要为你在学校里碰到的讨厌的事,取个名字的话,你会叫它做什麼 」
在咨询的初期,当事人的叙述仍不充分时,命名可能会有困难,此时可暂时以「它」或「这个困扰」来指称,等资讯较多时再请当事人命名较妥适.
3 界定问题
在外化的时间,一旦从细节上明白问题的影响,人就比较容易确认自己对问题的影响
在外化的时候吗,界定的这个的问题可以是特定的行为
例:它对我发了一顿脾气
也可以是很一般的事情
例:我们沟通有问题
当我们可以详细的厘清问题产生的影响,就可以帮助我们具体的设计
问话来促进外化
4 问话
问话可以鼓励人找出问题对生活和身边关系的影响
在我们与来访者沟通的时候,想要促进外化,我们可以,用以下句式进行问话
1、这个问题是怎么样影响到你的?
2、……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3、这样的一段经历,让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自己?
4、这个麻烦最喜欢在什么时候来骚扰你呢?
5、当愤怒来到你身上的时候,他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它控制的时候,你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网友评论